• 简中
    • 繁中
  • 注册
  • 查看作者
  • 产业观察 | 重疾新规落地近一月,以后重疾险怎么买?

    从2月开始,以后买重疾险,就正式迎来“新规时代”了。

    2020年11月5日,《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重疾新规”)正式颁布,经历三个月的新旧产品过渡期后于2月1日正式实施。此后,旧版重疾险产品产品将会全部下架,应用新版规定的产品陆续走向市场。

    本次新规针对的是2007年发布的旧规范,是重疾险这一险种时隔13年后的更新。总体来说,新规最大的改变是明确了许多疾病的定义级别(定义为轻症/重症)和相应的赔付范围,修改了许多不适用于现今医学发展水平和处理水准的规定。这也导致赔付标准和以往大大不同,对消费者的影响是切身的。

    到今天,重疾新规已经正式实行一月,观察到,已经有不少保司上线了新保险产品,上下游的保险科技公司等厂商也顺应新产品上市各展身手。新规施行后,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新规真的像广告宣传语提及的那样,远远比不上旧规吗?

    新产品陆续上市,保司一月开门红延续

    从市场交易情况来看,因去年疫情需求受到压抑的保险市场,在经历一年的复苏和新规加持下,在年初的成绩单可谓喜人,依旧延续了“开门红”定律。

    据《国际金融报》,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2021年1月共计实现保费收入5615.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26%。健康险则在数个主流保险品类里一骑绝尘,保持高增长率。其中,人保健康实现保费收入90.55亿元,同比增长85.25%;平安健康实现保费收入18.33亿元,同比增长43.76%。

    即使在2月1日新规正式实行后,热度也依旧未减。央视新闻的报道提及,健康险推出后,健康险公司的咨询量较以往上升了20%以上。

    了解到,在春节前后不少保险公司都已经推出了相应的创新产品,并陆续进入密集宣传期。如友邦保险就推出了“友如意”定制重疾保障计划,以“核心保障+个性化配置”为组合形式,在轻、中症赔付方面,客户可自由选择轻症最高达30%、中症最高达60%的不同比例单次赔付金额。

    平安人寿则首次推出分组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平安六福保险产品计划”,包含120种重疾、20种中症、40种轻症,对重疾分成6组,6组重疾独立保障,赔付次数提升至最高6次。此外还有合众人寿的“合众壹号2021”、太保寿险“太平洋粤港澳大湾区粤享金生”等产品也陆续上线。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愈加细分的产品、保障范围和复杂赔付规则对于他们而言,看清自身需求以及如何选择重疾险产品,门槛也变得更高,这对于保险经纪人的专业度要求无疑也是更上一层。以上述的平安人寿产品为例,新规中规定的轻重症分开赔付,导致产品也比旧版的复杂不少——也就是说,从保司传导到下游的保险中介市场,以后的竞争将往专业度上靠拢。也观察到,最近不少中介公司已经加大科技和营销投入,抢占新产品上市后的黄金销售期。

    此外,不少中介机构在年前销售旧款重疾险时都以“新不如旧”作为卖点向客户销售,这也一定程度导致了一些销售乱象,银保监会此前也要求各公司加强销售管理,严禁借新旧规范切换进行销售误导,严禁炒作停售。

    在新规发布后,怎么扭转此前的口风,也是销售环节值得注意的问题。观察到,有部分保险中介公司在已经转换销售话术,主要通过新重疾的保障疾病数量、赔付方式与以往有所加强等方面进行营销。但由于新规实行时间不长,当前保险中介机构或代理人都以常规科普文章,或是整理市面已有新重疾产品榜单为主要内容营销方式。

    新规下的重疾险,怎么买?

    新规发布后,旧款重疾险目前已经全部下架,消费者以后若想投保,也只能从新款保险中挑选了,此时再深究新旧之分已无太大意义。

    想要投保,首先可以先放下近期的焦虑情绪,毕竟这很大程度受过渡期市场推广风向影响。本次新规正式实施前三个月正值年底和春节,成为了保司和保险经纪公司们的旧款健康险销售战役,也很大程度导致消费者们出现了扎推投保现象。接触的近三个月内购买重疾险的数位消费者,均表示看到最近不少广告提及新规出台后的保险产品“不如老产品”,才决定赶在2月份前购买重疾险。

    没有“上车”的消费者也不必着急,买对不求快才是以后投保的第一要义,买对的第一步是要了解自身需求。比如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与其焦虑现在是否买到重疾险,不如先看看自身的商业医保和意外险是否配齐,再来考虑重疾的问题——毕竟医疗险和意外险的保费更低,但保额更高,如前几年的百万医疗险普遍在数百元级别,意外险则更低,但保额都在百万以上。对于初入职场、尚未组建家庭的年轻人而言,这或许更加必须,性价比也更高。

    同时,新规下的重疾险产品,已经出现了众多如“核心保障+个性化配置”、轻重疾分组等组合方式,这意味着以后消费者买保险肯定需要自己做足功课,才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险。

    在当前,关于新重疾险产品,消费者的关注点仍是集中在某些疾病保障的范围变化,以及价格变动。

    比如,讨论的焦点之一是“甲状腺癌是否赔付”。事实上,新规中甲状腺癌并非不赔付,而是将其划到了轻症中分级赔付。比如老款重疾险中甲状腺癌基本是100%赔付,但新规中就不是了。虽然新规没有规定轻症必须按照何种比例赔付,但作为参考,新规增加的三种轻症赔付比例不能超过保额的 30%。

    许多消费者将其理解为此后赔付“更不划算了”,但事实上,许多轻症的治疗费用远比全额赔付的金额低,若仍按照旧规100%赔付,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赔付压力是巨大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风险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相应地出于成本控制考虑,其他病种的赔付也许会难以保障。

    保险本质上是寻求风险和收益间平衡的生意。所以,新规的推出一方面是为了减轻保司赔付压力,但最终,明确疾病新定义、应用新发生率表,有助于保险产品更好地平衡各方面风险,最后消费者的保险成本也会有所下降。除了轻重疾分别赔付这一重大变化,还有重疾病种增加至 28 种并增加 3 种轻症等,都是比旧版更有利的规定,这些反而对后投保的消费者是有利的。

    另一个焦点则在于新版重疾险的价格。事实上,当前市面上推出的新产品价格总体持平,部分产品甚至还略有下调,但幅度不大。有业内人士称,目前正值新产品上市期,短期内保司有可能通过降低价格竞争客户,未来等产品种类更为多元后,比如一些面向女性、特定地区等保险产品将要陆续发布,这些特定产品的涨价的空间依然存在。

    专业重疾险市场即将到来

    本次的重疾新规可以说是倒逼整个保险行业对产品进行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更新。而往后的重疾险领域,面临的是一个产品更为规范,而竞争越加激烈的市场。市场中的各个角色,都需要积极求变。

    有几点可以关注的趋势:

    首先,在疾病定义越来越明确的情况下,以往“全包式”的保险产品很难再存在,保障更加细分。

    比如,以往的重疾险产品动辄包99种甚至上百种,但其中不少重疾从定义上来说事实上是出于同源,这就有夸大宣传的嫌疑。而新规中规定保障范围高度重叠的疾病不再单独作为重疾种类,发病率极低的疾病需要标注出来以提示消费者,意味着保险公司不能再用疾病数量来作为宣传噱头。

    再者,放眼未来,重疾险和医疗险的相辅相成属性将进一步显现。事实上,我国的保险市场中,重疾险的市场占比远大于医疗险,但对比西方成熟市场,医疗险才是居民日常生活中需求更为高频的必需品。但因为重疾险产品形态相对简单,在引进国内时相对容易,这在健康险市场发展的早期,这一销售策略的倾斜是符合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程度的举措。

    但在如今,重疾险产品专业度和完善程度逐步提高,此前的健康险爆款产品,如百万医疗进入严格监管期,医疗险的续保期间已经可以突破10年期,2019年开始各地政府及保险机构力推的“惠民保”则也让医疗险迎来春天。在以后,医疗+重疾的组合无疑会逐步深化,慢慢变成家庭保险配置的标配。

    在销售端,保险中介机构、独立保险经纪人如何抓住这一市场变革的机遇,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重疾险等产品结构愈加复杂,监管日趋严格,保险销售逐步从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是必然的趋势。

    而对于个体消费者来说,无论保险市场如何变化,只要真正了解自身需求和风险保障点,买保险宜早不宜晚——就没什么值得顾虑的了。

    2021-02-28 19:15:36

  • 0
  • 0
  • 0
  • 159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