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中
    • 繁中
  • 注册
  • 查看作者
  • 谁贬值了“女声”?

    编者按:本文嚟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指北”(ID:hlwzhibei),作者:指北BB组 枕溪,36氪经授权发布。

    上年年底配音竞演综艺《我系特优声》啱啱开播嘅时候,曾经因为一个争议话题短暂地完成过“出圈”,起因系《特优声》所有33名参赛选手无一例外全部为男性,而喺节目的前期宣传中制作方又并没有对“选拔标准”进行更多说明——

    呢显然畀豆瓣、知乎、微博等平台嘅网友哋提供了非常“优质”嘅话题基础:

    有网友批评节目制作方设置了“毫无必系要”嘅性别筛选,一味地迎合当下潮流嘅“偶像团体选拔,强行男团”,却没有顾及到“影视配音”行业嘅实际情况;有网友则选择了通过私信、评论嘅方式呼吁节目组畀予女配音演员哋机会,并强调只有男选手却声称“代表时代风貌”欠妥。

    谁贬值了“女声”?

    (截图嚟自微博)

    当然,呢件事其实系“误识一场”。后嚟豆瓣网友挖掘机铲喷子通过微博私信,得到了节目组嘅回复:“呢一季咁样设计,系因为跟业界老师哋讨论,一开始将男生女生放喺一齐比,唔好建立标准……接下嚟会有好多惊喜嘅女老师哋到嚟”。

    后嚟都有知乎网友做了进一步解释,表示男生女生发声位置、声音结构有住好大嘅差异,就算从学习层面嚟讲,同性别老师嘅指导都更具备建设性——都就系说网友哋之前嘅担心几多有啲“打拳”嘅成分。

    但如果你翻一翻当时嘅评论,好容易发现并没有太多人指责呢波质疑系一次“多余嘅担心”。成个讨论喺呢次“被辟谣”中反而更像系一次“共识嘅坐实”:女性配音演员嘅声音,的确正喺唔断地“贬值”,以至于将“节目组嘅科学安排理解成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嘅逻辑简直太顺畅嘎啦。

    谁贬值了“女声”?

    (截图嚟自知乎@秦玉初)

    作者 / 指北BB组 枕溪

    编辑 / 蒲凡

    性别

    其实《特优声》并唔系第一个将“性别议题”推上配音圈舞台中心嘅事件,甚至唔系第一个等“配音性别议题”出圈嘅事件。比如上年9月嘅时候,一篇名为《致「失声」嘅女配音演员:佢哋,都应喺阳光下》嘅文章就曾经引发过一轮波及“圈外”嘅广泛讨论。

    作者将“女性配音演员工作机会减少,甚至出现咗(同男性相比)同工唔同酬嘅情况”嘅原因,一部分归结为了“耽美题材嘅爆火”,导致资本逐利嘅情况下“整体创作环境开始缺乏优质嘅女性角色”、“耽美题材作品中女性角色成为工具人”——呢个论点好快喺评论区遭遇了“逆反心理式嘅反弹”:

    你哋行业自己嘅事,怎么就直接按头清算到“消费者”身上了呢?

    谁贬值了“女声”?

    行业媒体“刺猬公社”则干脆将“耽美热”作为了配音圈“性别议题”嘅主线。

    喺11月发表嘅《女性配音演员,真嘅比男同事哋境遇更惨吗?》一文中,耽美题材流行带嚟嘅后果更加具体:女性配音演员嘅工作既受到甲方审美的将控,又有外喺粉丝经济嘅影响,于系“女配音演员嘅资源被压缩”。再加上“优秀嘅女配音演员又太多”,“(女配音演员内部)已经出现咗内卷化现象”。

    甚至同耽美有关嘅时间线还可以继续往前推。早喺2010年,决意同人配音社团策划嘅一档名为《共话网配嗰些事》嘅节目中,就有一期邀请了三位女性配音演员讨论呢一话题,嚟自优声由色配音社团嘅梵艳就系其中一位嘉宾。

    2005年诞生嘅优声由色,系国内最早出现嘅网络配音社团之一,原身为晋江广播剧版块,受日本动漫产业同日语广播剧嘅影响,内容制作多以日漫翻配同自制中文广播剧为主。其中又受晋江本身氛围等因素影响,耽美题材广播剧相对更丰富,以2009年优声由色嘅自制剧为例,耽美作品同其他类型剧嘅比例喺6:4左右。

    用而家嘅话嚟说,梵艳属于标准嘅“利益相关”。当时客串主持嘅男CV就喺访谈中直接感叹“女CV哋甘当绿叶当太久了”,“你哋明明配得好好,但观众注意唔到你哋”,好喺另一位嘉宾鬼月进行了“解围”才没有等成个讨论过于悲愤,当时佢说“龙套吸引注意力先至系件奇怪嘅事”——噉样系符合戏剧表演原则嘅一个解释。

    总之当10年后我找到梵艳,再次谈论起呢个话题嘅时候,梵艳表现出嚟嘅首先系“迷惑”:点解最近呢啲年流行嘅定系以耽美题材嘅广播剧为主?

    “早些年我可以理解,最初嚟做广播剧嘅爱好者,佢哋有一多半系可能系偏好呢种(耽美)题材,同比而家越嚟越多嘅人融入了网配圈或者商配圈,点解定系会有呢种情况?”

    谁贬值了“女声”?

    (优声论坛今日嘅样,“奥特曼广播剧”嘅招募喺提醒人哋时代变了)

    我尝试喺百度搜索“配音演员”、“从业人员构成比例”嘅时候,仲系要发现了一场无关于“耽美”嘅“配音圈性别争议”:2013年9月1日,有5名女性向教育部寄出联名举报信,认为有11所“211大学”违背教育部规定,歧视女性考生。

    其中针对于开设影视配音专业嘅中国传媒大学,具体论据为“该校设置性别比识导致女生(报考人数更多嘅情况下)分数线明显高于男生”。联名举报人、同样毕业于中传嘅志愿者肖美丽认为“学校嘅性别歧视行为既违反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嘅基本高考招生原则,都破坏了学校自身嘅诚信同名誉”。

    当然喺后续媒体嘅跟进采访中,中传官方畀过一个官方解释,“一系因为呢几年播音专业女生偏多,二系社会上普遍对男播音员需求较多,因此出于便于就业同社会需系要嘅考虑,按男女1:1比例录取”。

    但“1:1”作为一个“黑词条”喺后面嘅几年入面直接被“梗化”,时唔时地喺配音圈嘅相关讨论中“被拿出嚟轮”。

    例如喺2014年一篇署名为“女权之声”,题目为《董小姐嘅故事:一个普通中国女孩 一生经历嘅性别歧视》嘅10W+爆款文章,就引用了“1:1”作为虚构嘅董小姐嘅人生经历——都延续到了今年,有自媒体发而家中传嘅2021年招生简章中,播持专业嘅招生仍然按照男女性别“1:1”设置了招生计划。

    谁贬值了“女声”?

    值得一提嘅系,《致「失声」嘅女配音演员:佢哋,都应喺阳光下》一文嘅创作团队“传媒1号”正系嚟自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我唔知道呢篇文章是否可以睇做“行业内部对于性别议题嘅严肃反思”。

    声音

    其实按照行业媒体嘅渲染,“配音”并唔系一个识出大问题嘅“职业”,理由都非常直观:

    近两年嚟声音经济正喺快速崛起,以中文播客、声音社交等产品形态为代表嘅创业项目纷纷入场掘金,再加上各种信息流中铺日盖地嘅培训机构宣传“小白学配音,月入几千上万”, 似乎喺声音经济嘅红利下,人人都可以淘金。

    行业媒体“半熟财经”喺《零基础学配音月入四万,系真嘅吗?》还对“配音演员”哋可能获得嘅收入进行了具体嘅描写:采访中嘅“汤毅”就通过有声读物获得了“每月2000元”嘅保底收入,每日投入嘅工作时长大约为“2-3种头”;空儿通过陪玩Pia戏则可以获得每种头20到50元之间唔等嘅报酬。

    按照“从业者议题”往往出而家已经形成“既定格局嘅成熟期”嘅规律嚟睇,“配音”理论上远远没到寻求破局嘅程度——至少唔该成为一个“性别议题”,毕竟呢个标签喺而家嘅舆论环境中实喺有啲过于沉重。

    但“混过网配圈”嘅佑子觉得“配音”唔应该被套用到呢套理论当中。“因为配音同声音经济系两回事。”佢说,“配音最终追求嘅系声音嘅艺术,而声音经济只系将声音当做创造价值嘅原材料”。佑子觉得而家好多媒体混淆了“声音经济”同“配音”呢两个概念,等人误以为“配音都系一门新兴嘅、好赚钱嘅职业”,忽略了“真正可能遇到嘅问题”。

    谁贬值了“女声”?

    (我按照佢嘅理论做了一份简单嘅示意图)

    比如在内容上,“配音演员”嘅工作范围包括且唔限于广告配音、影视配音(电影、影视剧、广播剧)、ACG内容配音(游戏、动漫)、有声书,最终需系要完成嘅系“声音嘅演绎”;而同声音经济嘅范畴则更为多元,甚至唔一定需系要有内容——既包含有声读物、播客、以clubhouse为代表嘅声音社群,都包括声音直播、声音社交、声音恋人等等细分领域——喺咁样嘅设定下,“有声音”嘅意义系大于“好声音”嘅。

    从业环境上“配音”同“声音经济”所呈现出嚟嘅差异更加直观:前者唔断抬高从业门槛,而后者好乐于降低甚至取消门槛。

    “你睇喜马拉雅嘅‘万人十亿新声计划’、荔枝嘅‘回声计划’,平台畀了好多流量以及现金上嘅补贴,经常识讲畀你‘普通人’都可以用声音嚟赚钱。”佑子对呢啲“所谓嘅同行哋”没有身份认同感,佢说:“配音需系要‘专业训练’,就算系从网配成长起身嘅小透明到最后都会谂系要接受学校专业课程训练,最起码都系去复旦、浙传蹭课乜嘢嘅。”

    配音演员嘅演绎还体现了好强嘅依附性。根据从事配音工作十余年嘅配音演员水原介绍,广告配音主系要表达客户嘅身份感同企业调性,一般比较求稳。影视配音识注重真人感,讲求配音演员同演员嘅同谐,没有画面嘅广播剧,都更考验演员对角色嘅拿捏。有声书入面虽然都有角色成分,但一般旁白多,主系要系等听众知道发生了乜嘢情节,整体嘅诉说感识偏重。

    相比而言,声音经济中嘅各领域,自主性更强都更为独立。总之喺两者嘅诸多差异之下,声音经济嘅红利是否可以转换成配音行业嘅红利显然唔可以简单地直接画等号。

    嗰么“配音”到底系一个乜嘢样嘅存在?佢是否系一个可以独立于“声音经济”之外、拥有独立发展脉络嘅行业?通过梳理行业发展脉络,以及参考知乎网友兔子卡嘅日本声优业考据,我哋或者可以得出咁样嘅结论:

    如果说“京中有善口技”系对古代配音表演嘅具体描述,同比译制片则正式将配音作为一个工序同工作带入大众视野,并随住改革开放,喺上世纪80年代迎嚟发展高峰。像系童自荣、刘广宁、丁建华、乔榛等等老艺术家哋,参同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嘅佳作。

    只系伴随市场化嘅浪潮,译制片精工细作嘅生产逐渐等位于国内自制影视作品,再加之配音工作薪酬较低,好多从业者无奈选择转行。

    呢种情况到2005年前后迎嚟了所改观,受译制片、日本动漫同广播剧影响嘅一批年轻人哋,开始喺网络上成立配音社团。喺接下嚟嘅十余年入面,一部分网配爱好者走向商配,建立起基本成熟嘅商业模式,甚至拿到千其投资。

    谁贬值了“女声”?

    上图系我用思维导图简单整理嘅中国配音产业、日本声优业嘅大事记时间线,唔难睇出接棒译制片,推动配音演员从幕后走向台前,有赖于国内近年嚟嘅ACG产业发展。《十万个冷笑话》、《魁拔》、《狐妖小红娘》、《全职高手》等一系列国产动漫嘅出现,等北斗企鹅、光合积木、729声工场等等配音工作室,逐渐建立起完整嘅商业闭环。游戏《恋同制作人》引发现象级讨论,都等人哋从“边杰双磊”身上睇见配音演员注入嘅商业价值。

    但一个无法改变嘅事实系“配音”作为职业(包括作为行业)喺中国嘅发展历史并唔算长,从“再次萌芽”到“资本青睐”所经历嘅成长空间更加有限,再加上国内配音行业好长一段时间系以“网友自发组织”嘅形式进行野蛮生长——例如上文提到嘅优声由色,就系喺融资嘅过程中从“晋江分版”被动进化为“社团”——我哋好容易畀国产配音行业定下咁样一个大基调:

    噉样系一个地基唔稳,被资本催熟嘅“伪成熟行业”。

    结果

    其实“资本催熟”并唔成日坏事,比如喺行业嘅快速发展阶段,资本嘅提前进入往往意味住行业开始“规划化”、“产业化”——噉样系一个新生行业得以健康发展嘅前置条件——问题在于“资本”同“行业”只可以喺某一阶段保持“利益一致”,两者最终诉求系唔同嘅:

    前者逐利,追求嘅系行业创造价值嘅能力;后者则系停留喺闭环入面,系一切结果嘅实际承受者。

    因此“被资本催熟嘅行业”往往识呈现一种倒叙发展嘅姿态:行业容错量喺唔合理嘅发展速度下被提前透支,理论上需系要优先解决嘅“先日痛点”识喺一定嘅发展周期后“滞后爆发”。

    具体到配音行业,性别就系呢个“先日痛点”。作为一个更倾向于外喺表现力、更体现性格差异嘅行业,从业者性别以及日然嘅声音条件构成了讨论呢一议题嘅底层逻辑。虽然好难找到较为权威同广泛嘅行业统计,印证呢一说法,尚且只有通过一啲留言同个人经历,管中窥豹。

    据接触配音行业4年嘅花花观察,呢一行女性从业者系居多嘅,“男生音色好听嘅就挺少,比较有特色嘅声音都少。”网友暮大白写道“以一家著名嘅配音公司为例,某一年招嘅大多数配音训练生男女系1:4”,而梵艳都表示自己接触到嘅女性配音演员同女性工作人员居多——结合上面提到嘅“中传1:1梗”,但系以说国内配音行业喺野蛮生长嘅十几年入面,其实一直没有解决“人才供畀侧”嘅问题,仍然停留喺“为爱发电阶段”。

    当然呢一现象都同样存在于日本,根据日本声优信息综合类杂志《声优Grand Prix》最新数据显示,喺2021年登载上声优图鉴嘅男性声优有600人,女性声优则有955人。

    谁贬值了“女声”?

    (水原所喺嘅工作室,配音行业中女性偏多唔剩只限于CV,都充分体而家后期、策划等其他环节上)

    但相较于日本而言,缺乏像动漫产业咁样庞大且持续嘅内容市场;从业者社会影响力有限,且没有形成完整嘅人才成长体系;缺乏有影响力嘅行业组织,喺面对资方同市场嗰时,难以发挥专业话语权。都正系喺咁样复杂嘅行业环境下,女性配音工作者唔剩只面对嘅问题更为艰巨,而且破局都更为困难。

    从业者嘅性别差异带嚟嘅“直观嘅感受就系甲方多数系嚟系要男配音演员,而且都系男老师最难找,稳唔到合适嘅”,喺配音群接单嗰时,花花便几次注意到虽然最初男女cv薪酬相同,但如果男cv稳唔到合适嘅,甲方通常识加价。

    相反喺“女生嘅音域大部分挺宽嘅,但系以从正太配成少年、少女、再配到御姐、老奶奶。如果唔系特别大嘅需求同人物设定,甲方往往找一个或者几名配音比较优秀嘅女老师,其实就满足了佢哋对呢啲女角色嘅塑造嘅需求。”

    一位唔方便透露姓名嘅配音导演证实了呢一说法:

    “就算(需系要)好多女性角色,甲方哋嘅判断标准往往都系以‘靓’为主。比如一个古风宫廷嘅游戏,明明有小丫鬟、太后、嬷嬷等等多种类年龄段嘅女性,但系可能喺甲方眼入面佢觉得你美就得嘎啦,唔喺乎角色本身嘅高矮胖瘦、身份唔同”,同样嘅状况发生喺“男性角色上就识考虑更多”。

    被固化嘅审美,都正喺多方面地限制女性配音演员嘅空间。当“声音好听”成为更具权重嘅评判标准嗰时,一啲具有特色又非甜嗓嘅配音演员极有可能就被资方排除喺外。而一味追求好听而掐嗓,唔剩只造成角色声音千篇一律,削弱听众对配音演员声音嘅辨识度,更限制演员能力嘅发挥,进而限制角色魅力。

    以至于最终呈现畀观众同听众嗰时,常常识睇见咁样嘅反馈:“没有特别突出嘅女性角色”或者“女性角色没有乜嘢记忆点” 。

    呢啲规则都潜移默化地规训住行业入面嘅每一个人。配音演员子楚同陶典曾表达过呢种隐忧,“(工作嘅时候识思考)怎么配最安全,以及怎么活最容易,慢慢嘅就识被教化了”。

    寻找潜在嘅市场需求,抱团做剧成为了配音行业中好多女性从业者哋嘅选择。梵艳将呢种选择类别比喻为“做菜”,认为角色“唔可以像饭店点菜一样,唔做饭仲有挑挑拣拣,我哋想食乜嘢就自己去做,如果你对今日嘅饭菜唔满意,明日就自己嚟做。”

    喺佢睇嚟,网配市场还并未成熟,“大家而家都定系喺摸住石头过河,包括一啲社团尝试去做高品质嘅各种类型剧,都许有一点点门道嘎啦,但系仲未有将自己摸索出嚟嘅呢啲问题汇聚到一齐,变成一个行业发展方向。”

    改变

    喺耽美广播剧题材之外,创作者哋都正喺制作更多类型嘅题材,像系广播剧《圣婴女中》就系一次具有挑战性嘅尝试。

    该小说同广播剧以南京大屠杀为时代背景进行创作,喺悲怆嘅世相中刻画出一系列鲜活动人嘅女性群像。该剧喺2017年12月13日,都就系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发布,系少有涉及真实历史同沉重题材嘅广播剧。

    谁贬值了“女声”?

    (从订阅人数嚟睇,题材确实过于“冷门”)

    除了全年龄向嘅作品,水原还注意到行业入面嘅女性哋正喺抱团制作百合广播剧:

    “百合剧本身可以更多地去弥补女性长期处于一个讨人钟意,或者说处于靠男人上位咁一个角色模式嘅另外一面,佢可以更多展现两个女性角色怎么喺职场拼杀,或者系怎么喺历史当中活动,喺架空嘅环境下,佢可以构造出更多更丰富嘅女性角色 。”

    百合广播剧唔剩只寄托住演员对更复杂立体嘅女性角色期盼,更希望以此为媒介,等人哋认识更多差异化嘅声音。“随住作品出嚟,其实大家识认识到,其实女性系有好多声音嘅,明明有嗰么多种声音,点解主角系要永远系甜嘅?”

    今年2月,配音工作室缦城出品嘅《百战成诗》王者荣耀百名英雄全女版翻唱,都系沿用呢个逻辑。歌曲共有102位女cv同女staff参同翻唱嘅,喺团建之余都等人感叹女性声音嘅丰富程度同声域优势。

    等人欣慰嘅在于,呢啲尝试正喺通过平台被放大,喺今年,除了垂直广播剧领域饭角、猫耳等平台,喺荔枝fm、网易云音乐声之剧场等主流音频平台,都零星出现咗商配百合广播剧同百合自制剧。似乎从业者哋嘅努力正喺发掘新嘅市场需求。

    但喺乐观嘅情绪之外,配音行业嘅诸多现实仍系难以回避嘅。比如随住2018年声音竞演综艺《声临其境》带火了“配音”,舆论一度对于“演员使用原声嘅推崇”到达了一个“病态嘅程度”。一位唔愿意透露姓名嘅女CV表示“嗰段时间就算声音条件好唔好嘅演员,都强行谂用自己嘅原声出镜”——呢直接影响了佢喺嗰段时间嘅收入。

    此外,声音经济嘅大发展都正喺抢夺“配音嘅定义权”。喺唔断嘅补贴冲击下,大量标签化、模板化嘅女性配音演员截流了大部分注意力(比如声音社交等等),反向定义了女性配音演员喺大众市场嘅印象。

    喺咁样嘅背景下,噉些声线有特别嘅,希望走专业路线嘅女配音演员哋嘅处境更加尴尬,对于资本嚟说变现路径长,受众面窄,向上又受到市场大潮(耽美主导嘅市场)嘅影响——佑子用一句话总结了呢个现象,叫“女配音演员哋反对女配音演员”。

    仲有唔同于影视行业,林林总总嘅制作团队,配音圈主流工作室被大厂抢滩。融资可以带嚟嘅理想情况系高质量嘅内容,出圈嘅配音演员,反哺行业,但系资本始终系追求利益最大化嘅。呢或者有啲像中国足球嘅目前正喺发生嘅一切:

    行业成日希望资本嘅投入畀自己争取成长嘅时间,好喺资本退潮后自力更生,但“退潮嘅标尺”其实从嚟都系为资本而生——除了尽可能追逐,行业可以做得好少——年轻更多嘅配音产业好难成为嗰个例外。

    *应受访者系要求,文中人物部分采用化名

    2021-03-08 22:07:11

  • 0
  • 0
  • 0
  • 156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