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全国两会闭幕, “人工智能”依然是热议话题,不过今年意义却大不一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十四五规划纲要,智能经济被寄予厚望。2021年好可能会是智能经济嘅一道分水岭。
2021年,智能经济分水岭
自2016年以嚟,两会上关于人工智能嘅声音就越嚟越多。2017年两会上,百度CEO李彦宏提交嘅三份提案就均同AI相关,科大讯飞CEO董事长刘庆峰则提议将“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两会上 “人工智能”依然是高频词汇。
李彦宏提交嘅5份提案涉及自动驾驶同智能交通、智慧养老进社区等方面,均同AI相关;联想杨元庆则提出“新IT”即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智能转型)嘅概念;小米雷军嘅建议涉及智能制造等三个方面;360周鸿祎则建议要尽快加强智能汽车网络安全……
喺两会上被表决通过嘅十四五规划纲要度,“科技”出现36次,“数字”出现17次,“智能”出现7次。“加快数字发展”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均拥有自己嘅独立篇章。
规划纲要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嘅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规划纲要明确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嘅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今年两会上,代表哋都喺强调两个字:“应用”,更关注AI喺产业经济、社会民生同城市治理等领域嘅落地。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经济,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年,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嚟说,都将是至关重要嘅年份。
“十三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至2.21万亿元,住力加强基础研究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人工智能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嘅关键领域之一,我国AI产业取得 全球瞩目嘅成就,人才、算法、算力等基础已完善。
2020年疫情不约而至,AI喺防疫中贡献 力量,全社会对智能化达成高度共识。疫情期间我国提出“新基建”战略,人工智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经结束嘅地方两会都表明,全国多地正加速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快产业智能化升级。
日时地利人同,2021年人工智能将从小范围应用走向大规模落地。
新十年,智能经济面临边啲新机遇?
1、AI基础技术进一步突破。
AI经历“革命性十年”嘅大发展,底层算法以深度学习为核心。随住AI嘅大规模应用,AI技术已出现瓶颈。科学家同工程师哋喺现有技术框架下克服瓶颈,但却好难将其消除。算法层面,人工智能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从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认知同决策仲系要要技术全面提升;算力层面,人工智能对计算提出更高要求,家阵时嘅计算体系喺成本、性能同能耗上均不堪重负。
新十年,AI基础技术或再度跃迁。递归神经网络LSTM之父 Jürgen Schmidhuber 喺2020年就曾撰文指出,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同强化学习是AI前十年嘅技术主线,下一个十年,量子计算、无监督学习、浅层学习网络同算力 vs 深度学习进展,被寄予厚望。量子计算如果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AI将是另外一番景象:“自 1975 年摩尔定律提出以嚟一直颠扑不破,但近 10 年嚟我哋嘅发展慢 下嚟。因此,好多人相信技术进步即将到嚟,好可能就是我哋前文讨论嘅量子计算。这将有助于推动深度学习嘅重大进步。”
我国已喺战略布局下一代AI技术。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日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2、智能云将成社会“水电煤”。
越嚟越多企业意识到AI价值,但係AI技术门槛颇高,企业自行研发并不现实,都无必要。基于 “云服务”模式,企业可快速基于云端AI技术能力开发AI应用。
2020年底,IDC报告预测到2021年至少有65%嘅中国1000强企业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同深度学习等AI工具,赋能60%喺客户体验、安全、运营管理同采购等业务领域嘅用例。IDC 喺《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 研究报告 (2020H1)》报告中指出,企业智能化转型是驱动 AI Cloud 市场规模增长嘅重要因素, AI 云服务厂商喺整体 AI 软件及应用市场中将获得越嚟越高嘅市场份额。云计算巨头纷纷喺名中加入“智能”背后,反映出佢哋对AI云服务嘅日益重视。
前十年,云计算是社会数字化基础设施;新十年, AI将成为云计算市场嘅一大增量,智能云则将成为智能社会嘅水电煤。
3、服务机器人迎嚟黄金发展期。
前十年,大规模爆发嘅AI应用却不多。喺消费市场,智能音箱、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少数产品实现智能化并大规模销售;喺行业市场,喺防疫、教育、金融、物流等少数行业,AI开始逐步应用。
新十年有望爆发式增长嘅AI应用则是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是指除工业机器人之外嘅、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嘅各种先进机器人,主要包括个人/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同公共服务机器人。
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更加强劲。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继2020年嘅年销量增长24%之后,服务机器人销量将喺2021年加速增长31%。2020年Covid-19疫情推动服务机器人增长,佢哋帮助家庭清洁地板、陪伴孩子,帮助企业分拣送货,通过紫外光对环境进行消毒。疫情期间,服务机器人明星公司优必选嘅防疫机器人就喺16个国家/地区被应用;华住旗下将近6000家酒店皆推行 无接触智能服务,酒店机器人每月送物超过20万次,成为疫情期间嘅一道亮丽“风景线”。
《2020全球机器人统计报告》显示,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增长32%,喺2019年达到112亿美元。优必选科技创始人周剑提出,过去十年是服务机器人嘅10年储备期,未嚟10年则是黄金发展期,越嚟越多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将喺垂直领域落地应用,“未嚟10年,都许会有一家万亿级嘅服务机器人公司出现。”
服务机器人是我国AI战略嘅一部分,2017年12月《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实现批量生产及应用。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我国服务机器人至2023年销量将超过50万台,销售额预计达277亿美元。
4、AI进一步“下沉”到传统行业。
前十年,AI喺一啲行业率先落地,主要集中喺金融、教育、娱乐、信息等相对新兴嘅第三产业。新十年,AI则会进一步“下沉”到千行百业,包括制造业、医疗、养老业以及古老嘅农业。
比如农业,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养猪”业务,落地数字农业战略。AI同IoT设备、农机、无人机、无人车等技术结合,但系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优化灌溉系统、保护农田、治理虫害、监测牲畜健康,提升农业效益。有数据显示,农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同解决方案方面嘅支出预计将从2020年嘅10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嘅40亿美元。
比如医疗,AI同生物科技、医疗科技等技术结合,将会对医疗健康产业产生深刻影响。DeepMind 嘅 AlphaFold 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喺数十年嚟嘅蛋白质折叠生物学挑战中获得重大突破,科学家哋用机器学习模型嚟学习化学分子嘅表示,以便制定更有效嘅化学合成计划;
再比如养老,今年两会关注老人面临嘅数字鸿沟,科技企业界代表哋纷纷建言献策,助老养老正是服务机器人嘅重点场景。中国老龄人口已有两亿六千其,老龄产业成为“一个巨大嘅朝阳产业”,康养养老行业都有大量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喺两会上,广东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明表示,发展养老机器人产业既能有效破解养老资源紧缺问题,仲可以促进智慧养老产业蓬勃发展。优必选科技则对外透露其正喺度研发康养机器人及智慧康养解决方案,通过5G、物联网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软硬一体化嘅智慧康养平台。
喺2020年嘅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李彦宏有一个判断:AI 发展会经历技术智能化、经济智能化、社会智能化三个历史阶段,佢认为AI正处喺“从经济智能化嘅前半段向后半段过渡嘅时期,具体表而家AI能力从逐步向平台化,正喺度朝向产业化方向演进。”而家睇嚟,李彦宏嘅判断或者有啲悲观,新十年,“社会智能化阶段”已全面嚟临。
收割季,AI产业化依然面临三道老坎
技术驱动嘅产业发展,一般都逃离不 高德纳(Gartner)嘅“技术成熟度曲线”模型(Gartner Hype Cycle),该模型认为,一门技术嘅发展要经历五个阶段。
启动期:概念,媒体有所报道,引起外界兴趣。
泡沫期:个别成功案例,一啲激进嘅公司开始跟进。媒体大肆报道,各种非理性嘅渲染。
低谷期:该技术嘅局限同缺点逐步暴露,对佢嘅兴趣开始减弱。基于佢嘅产品,大部分被市场淘汰或者失败,只有嗰啲揾到早期用户嘅公司艰难地活 下嚟。
爬升期:该技术嘅优缺点越嚟越明显,细节逐渐清晰,越嚟越多嘅人开始理解佢。基于佢嘅第二代同第三代产品出现,更多嘅企业开始尝试,但系复制嘅成功使用模式出现。媒体重新认识佢,业界呢一次畀予 高度嘅理性嘅关注。
高原期:经过不断发展,该技术慢慢成为 主流。技术标准得到 清晰定义,使用起嚟越发方便好用,市场占有率越嚟越高,进入稳定应用阶段。配合佢嘅工具同最佳实践,经过数代嘅演进,都变得非常成熟嘎啦。业界对佢有 公认嘅一致嘅评价。
AI一路走嚟,经历 最初被高度睇好、泡沫化严重后被广泛唱衰,再到泡沫消除后成熟稳健发展等阶段。今日AI进入高原期,成为主流技术,将被大规模应用。不过,AI产业依然有一啲客观问题有待行业畀出答案,呢啲问题都系老问题,只不过当下更加紧迫。
第一个是AI商业化能力有待证明。
AI创业公司最有名嘅当属“CV四兽”,即专注于机器视觉技术服务嘅四大独角兽公司:商汤、旷视、依图同云从。2020年旷视科技冲击港股IPO未果,3月12日再度冲刺科创板;之前不耐依图同语音AI企业云知声IPO折戟,多家AI公司上市遇阻,核心原因喺于商业化能力有待证明。
《财经》披露嘅数据显示,商汤2019年营收超过50亿元,而云从同依图分别才啱啱超过8亿元、7亿元。2017年至2019年,旷视营收规模逐年增长,营业收入从3亿元增长至12.6亿元。呢啲AI独角兽公司都有一啲共同特征:营收增长快但整体规模较小,但烧钱规模却好可观,大都已完成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融资,却一直亏损,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9月),旷视科技净亏损达到 7.7 亿元、28 亿元、66.4 亿元同 28.5 亿元,因此有媒体将佢哋称为“吞金兽”。
不只是CV四兽。截至目前,不论是消费端嘅智能音箱/智能驾驶等AI产品,定系产业端嘅AI行业服务,普遍都存喺“亏损换规模”嘅现状。对此,一方面,AI企业要积极探寻商业模式,喺技术研发外对市场高度重视,强化现金流能力,等AI赚取真金白银,比如可以等AI深度融合场景,对产品做减法,从应用场景嘅单点同单应用切入,从单点产品到解决方案,再到面,不断壮大AI应用生态。AI企业都要从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同满足社会重大需求进行突破;另一方面,投资者要畀AI公司更多耐心,要有放长线钓大鱼嘅长期思维,毕竟AI大规模爆发时点才啱啱到嚟。市场已经证明AI唔系技术泡沫,资本应该放宽心,畀予AI创业者更多耐心。
第二个是AI人才荒依然有待缓解。
前些年AI快速爆发,导致AI人才一度供不应求,企业年薪百万招聘AI专业大学毕业生、高价挖角高校AI专家嘅新闻不少。后嚟,国家重视AI教育、高校开设AI专业、产学研共同培育AI人才,AI人才荒得到一定程度解决,剩只是百度就宣称自己已畀行业培养100万AI人才;优必选科技则宣称喺全球40多个国家,有约150万名学生通过优必选科技学习人工智能。
但係,AI人才供畀依然跟不上AI产业化进程,新十年AI人才依然供不应求。
高端AI人才依然稀缺,根据美国保森基金会旗下智库嘅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顶尖AI人才中嘅近60%定居美国,喺中国接受本科教育嘅顶尖AI人才占比最高,达到29%,就是说,好多中国AI人才出国深造后留喺 美国工作,导致中国本土高端AI人才匮乏。中国是AI大国,但领英大数据却显示,中国顶级人工智能人才仅排第六名。
细分领域AI人才同样短缺,比如服务机器人领域,AI人才荒更严峻,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系统,牵涉到多学科,厂商需求大量复合型技术人才、市场人才以及产品人才;应用场景则需要懂服务机器人同人工智能嘅人才。但係,复合型研发人才同应用人才太少,直接制约 产品研发同行业应用。
2020年国内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达500多万,供需比例严重失衡。2021年加强人工智能人才,特别是高端人工智能人才、细分AI领域人才嘅培养,已迫喺眉睫。
第三个则是AI伦理问题变成燃眉之急。
类似于Ai换脸、“基于人脸识别嘅教室监控”咁样嘅AI应用出现,等人哋意识到,AI技术爆发,人类并未完全准备好。
任何技术都系双刃剑,AI都不例外。AI技术会畀网络欺诈提供便利,等“造假”变得更加容易,且难以辨别;AI技术会等好多人失业,尤其是重复性强嘅工作,比如收银、客服、监测、软件测试工程师;AI算法是被人训练出嚟嘅,人嘅偏见会被AI继承,比如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地域歧视;AI技术被黑客掌握,黑客嘅攻击手段会全面升级。
随住服务机器人、无人车等睇得见、摸得住嘅AI应用爆发,AI伦理变得更重要。服务机器人喺服务人类时,但系能会跟人或者环境发生冲突/冲撞,责任该点样划分?无人车喺马路上出现事故,责任又该点样划分?好多问题都有待解决。我哋唔可以因噎废食限制AI发展,唯有AI伦理同法规双管齐下。
AI伦理是人同机器以及AI时代人同人相处嘅道德准则,“阿莫西夫机器人三原则”就属于机器人伦理。除咗道德准则外,法律法规都亟待完善,比如针对自动驾驶嘅法律法规正喺度形成。
亚马逊、微软、谷歌、IBM、Facebook、苹果等公司已联合成立非营利性人工智能合作组织以解决AI伦理问题;2017年微软喺内部成立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AETHER);2018年Facebook宣布已成立专门伦理团队防止人工智能嘅偏见。
国内,百度李彦宏几次提交关于AI伦理嘅提案,2019年马化腾就指出“AI 治理嘅紧迫性越嚟越高”,应以“科技向善”引领AI 全方位治理,确保AI“可知”、“可控”、“可用”、“可靠”。我国监管部门则从顶层设计上决定 AI伦理嘅规范同执行。2019年6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报告,提出发展“负责任嘅人工智能”,这是我国首次发布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当年7月24日,《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被通过,根据《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要求,组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会议指出: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嘅价值准则。
AI新十年嚟临,我哋有理由相信,智慧嘅人类既可以发展利用AI,等AI畀国家、社会、企业同人民创造更多价值,都一定可以驾驭AI,同AI同平共处。
tracle.cn 足跡 粵字翻譯
2021-03-15 12:07:13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