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中
    • 繁中
  • 注册
  • 查看作者
  • 质变何时发生?

    转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第六个人”(ID:connect_yourself),作者:第六个人,转载经授权发布。

    最近半年,我在做一个深入嘅商业研究,横跨多个国家和区域市场,同时,贯穿品牌上百年历史。

    我谂到‌「大国崛起」那部非常有名嘅纪录片……在进入呢个研究嘅时候,我常常想起那部片子嘅片头……虽年代耐远,但仍感纵横捭阖,波澜壮阔。

    接活儿那一刻,我内心死死认定:我根本搞不定。

    这几多也让我谂起‌在没有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论文嘅那段艰苦岁月……

    虽然有将近4年嘅市场研究经验,并且在现有嘅产品经理岗位上,我每天都要不断磨炼自己嘅研究能力——但呢件事,的确还是将我难倒嘎啦。

    上礼拜,做紧呢个项目嘅终期汇报时,我一个人滔滔不绝‌1个个钟头,现场演讲连我自己都惊呆嘎啦。嗰啲在几个月漫长时间里搜集嘅数据、素材、观点开始生动嘅活跃在我嘅口头表达里……整场汇报,观点扎实,逻辑顺畅,老板畀予‌好多积极嘅肯定。

    我认为,无论是以研究者嘅身份,仲要是作为这门课程幕后嘅推手,我都实现‌某种质变同跨越:呢种质变,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

    而最令我感慨嘅系:呢个质变嘅过程是点样发生嘅?佢可以复制吗?我哋要点样对质变做正确嘅期待?质变是乜嘢因素驱动嘅?

    01 量:绝对嘅量

    项目初期,我嘅助理在主导成个研究进程。佢搜集‌好多信息,反复做各种表格。但我犯‌一个致命错误,噉就是:我没有全程、全力介入。

    随住研究深入,我意识到:就算睇人哋搜集整理好嘅结论,你都会完全无感。研究毫无捷径,重点在于:你要企喺一线,亲自上手。

    在早期阶段,我哋还无办法确认研究嘅方向。比如:我研究佢创造一个新品牌点样在多个国家复制成功?还是我研究佢在中国市场点样冷启动?到底边种研究才更具备启发意义?

    这是异常晦涩而漫长嘅探索过程:当你不知道要讲述乜嘢故事,你就无办法定向去搜集信息。而另一方面:当你没有足够基础信息支撑时,当然也无办法确定呢个主题线索。这是相辅相成、蛋生鸡鸡生蛋嘅过程。

    在项目中后期,我按照2-3天一个小循环来推进,逐步搭建起‌内容嘅框架逻辑。神奇嘅事发生嘎啦。

    随住每天迭代,我可以快速将睇到嘅信息,扔到不同嘅篮子,知道边个篮子可以推导出乜嘢结论。同样嘅信息不断地被强化巩固,同一个信息嘅不同观点又会补充、矫正已经形成嘅结论……

    我嘅 PPT内容,每天都会发生新嘅有机生长。

    这是从本质上开始驾驭一个研究项目嘅标志——更难嘅系,我对成个产业产生‌全新嘅认知和洞察。

    我发现:没有过去几个月长时间积累,呢种快速将网球「丢进不同嘅篮子」嘅事是绝对唔会发生嘅。能够对信息分类,意味住你开始真正消化掌握立论依据。

    质变,就发生在分筐嘅过程中。

    这,依赖于:绝对嘅时间,积累和信息量嘅冲击。

    有意思嘅系:当信息量足够大嘅时候,你对信息嘅记忆程度也会飞速提升;对信息灵活应用嘅程度也远超你想象。比如:你可以不睇任何素材,徒手修改报告,记住某啲事实和细节,喺人哋质疑时提出自己嘅独立见解。

    这本质上,也是质变嘅重要表现。

    02 解决问题嘅根本思路可能来自跨界圈外 

    有好多人讲:解决艰难复杂嘅问题,佢嘅办法,往往并唔来自于视线内。而家睇起来,呢个观点尤其正确。

    前两个月,我喺各种可能嘅渠道搜集二手信息,数据+分析+ 报告,力求能让自己获得尽可能多维度嘅感受,然后形成直觉,杀出一条血路。初步讨论后,我哋商量出两种方向:

    A 侧重全球品牌发展,讲清楚成个生意模式+ 增长模式,归纳出增长嘅关键因素

    B 侧重中国实践,以品牌不同阶段嘅危机同挑战作为主线,讲清佢点样面对同解决嘅

    随住缓慢进入深水区,我哋逐渐选定‌B为最后嘅方向,限于素材搜集嘅难度,这是更可行嘅一条研究路径。

    呢个过程度,我跳出‌营销呢个非常局限嘅视角。运气好好,揾到透过组织、创业、生意视角讲述呢间公司嘅经典书籍,其中一本,对我起到‌非常大嘅推动作用,这也帮助我建立‌整条故事主线。

    研究项目嘅推进,好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内容+ 数据+ 信息量系咪足够充分,信息刺激,其实系解决难题嘅第一步。如果你能获得更多一手资料:比如:内部访谈,行业人士嘅专业观点,噉更是绝佳嘅……

    一个专业问题,构建睇待佢嘅核心视角,好有可能并唔来自呢个学科本身。跨界、学科融合嘅涉猎广泛内容,往往系一个研究人员嘅隐形成功因素。所以,这是只有平日积累无办法抱佛脚嘅修行。

    03 大胆假设,加速进程

    在最后冲刺嘅1个月,我按照「周」为单位设计自己嘅工作进程,要求自己至少每周完成一个版本嘅迭代。

    呢种工作模式,是我过去完全没有采取过嘅。

    我在早期下嘅某啲结论系对嘅;一啲框架性结论,也在后期,随住信息量和素材嘅丰富,得到‌明确嘅验证。

    我非常感谢自己在深水区时保持‌耐心同敏捷,没有停在原地被动等待数据和信息,而是向前一步,大胆假设。

    呢种假设大大加速‌研究进程,你可以将佢理解为:不求甚解,不需完美,先去抓住一只猫。

    呢种工作思路,我是潜移默化地从前公司学来嘅:当你要喺一个非常短嘅时间里完成一项不可完成嘅任务,你需要采取一啲非常手段。

    回头睇:呢种大胆假设不但没有偏离轨道,反而,仲要畀我后期做理论丰富、事实验证,留出‌足够多嘅时间。你可以将佢理解为是:加速‌半成品嘅洗蒸切,但畀你真正下锅炒菜、装盘、做最后嘅颜值,留出‌余地。

    我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推进研究项目嘅战略成功。大胆假设,依赖相信直觉本身也是质变嘅一部分。

    直觉,应该得到更好地利用。

    04 质变依赖嘅唔系完美,而是敏捷

    在就算没有合作方、老板嘅压力之下,我也畀自己设定‌清晰嘅任务节点,并强势驱动自己要快速奔跑。

    过去,我钟意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嘅时候,等待东风;而家,我唔会再等嘎啦。

    敏捷,足够嘅敏捷,快速出结论;带住可能错误、不完整嘅结论,再去多方求证。

    在修改研究报告嘅时候,我几乎每2-3天都会对细节、具体内容做大量调整和修改,而非常奇妙嘅系——我嘅核心结论几乎没有被动摇过。

    这不仅说明:十几年在行业中嘅浸润,边怕是自己局限嘅经验,也是可以被信赖嘅;同时也说明,一个研究人员,要相信自己知识储备嘅科学性,先能搞定难事。

    敏捷不仅拉升‌执行节奏,同时,也畀‌我充分推翻自己嘅勇气同时差。

    在最后输出报告嘅两周里,我经历‌从视觉到内心上嘅颠覆:工作虽然艰苦,但每一日都系喜悦嘅。

    这其实系一种真正爬过珠峰嘅人,先会有嘅感受——

    你终于知道,你过去睇到嘅呢个、嗰个信息,背后嘅原因是乜嘢;佢们之间嘅关系是乜嘢……佢们点样串成一串项链。呢种喜悦,只有量变达到质变来临嘅时候,你才能体会。

    我自豪地对同事讲:以后,真嘅仲有我会怕嘅研究吗?

    而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本身,没有任何差别。

    那么,我哋该点样睇待质变?

    1. 唔好拔苗助长,要充分耐心:该走嘅路都要走——你没有那么神,要稳扎稳打去积累;第3个月嘅飞跃是前2个月打基础得来嘅 ,唔好在前2个月嘅时候就希望自己一口食个胖子,噉不现实。也唔好对质变嘅时间周期做太多预设,这会干扰你深度上班和沉浸。

    2. 锤炼自己具备非常完善嘅知识结构:如芒格所言,交叉学科、跨界知识,往往是你解决问题嘅灵感来源。

    3. 训练自己抓关键信息、关键素材嘅能力:二八法则,好嘅研究素材深入研究,对形成核心结论至关重要;这对抓住问题本质、揾到破局方法至关重要。

    4. 啃硬骨头:当一次质变发生之后,你会曲线上升;这又将成为你下一次出发嘅新起点——你只会变得更强大。关键问题是:质变永远唔会在你划水、停留在舒适区嘅时候出现,你要主动去啃硬骨头。

    对我而言:我从点样建立研究方向和逻辑,到点样进入一个商业帝国,再到小处落墨回答一啲实战嘅具体问题,走完‌全流程。

    这其中嘅收获,仲要包含解决‌好多技术上嘅难点,比如:

    1. 点样搜集数据

    2. 去边数据补缺

    3. 系样验证某个结论系咪靠谱 

    4. 谁可以被求助

    这,都系一个研究人员要完成嘅蜕变。

    我认为:我喺漫长嘅职业生涯中要解决无数无解、混沌、复杂嘅问题。

    质变何时发生?

    信息量决定‌你点样理解现实和事实;直觉和经验帮助你推导初步结论;跨学科嘅思路和方法帮助你揾到解决问题嘅金钥匙,创造创新嘅视角同思路;而最终,质变会加强你嘅直觉能力,让你拥有更多敏锐嘅触角。

    当你能不断嘅啃下呢啲硬骨头,你就能逐渐拥有‌某种体质,呢种体质让你可以挑战更高难度嘅项目。

    任何艰难问题,都好难按照既定成熟套路去解决。让自己拥有空杯心态,畀自己足够嘅时间在深水区徘徊,有勇气做出假设,又能在恰当嘅时间节点策马扬鞭,先是正确嘅姿势。

    所以,质变会在何时发生?

    在深水区嘅时候。

    要让自己尽快进入深水区,越快进去,就越容易探出头来。而重要嘅系:要战胜恐惧。

    因为你直接放弃,佢就离你远去‌……

    每一次质变,都会将你送上新嘅高峰。要主动去握紧,佢会成为你生命中嘅养分。

    cantonese.live 足跡 粵字翻譯

    2021-04-06 14:35:17

  • 0
  • 0
  • 0
  • 163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