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中
    • 繁中
  • 注册
  • 查看作者
  •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转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黑眼豆豆写字嘅地方”(ID:heiyandoudou2016),作者:黑眼豆豆写字嘅地方,转载经授权发布。

    上一篇写‌《Story战争|抖音、快手、微信story嘅失败,以及快手对QQ嘅威胁》,写嘅时候微信视频动态刚下线不耐,8.0版本迎来‌状态嘅更新。那本文简单谈谈个人对微信状态嘅碎片思考。

    喺理解微信状态之前,可以尝试先认识微信是乜嘢?沟通是乜嘢?社交是乜嘢?朋友圈是乜嘢?视频动态解决嘅问题是乜嘢?视频动态点解失败?

    思考上面问题之后,再来想微信状态,对理解状态有更好嘅帮助。

    一、微信状态嘅核心是乜嘢?

    1、微信状态嘅核心

    先说结论:微信状态核心(本质)系喺朋友圈之外,提供熟人之间「轻松自由」自我表达嘅同时且能获得社交回报嘅社交形式。

    微信做状态嘅核心原因:个人自我表达嘅需求没有被满足。

    2、微信状态点解成立?

    a) 微信状态是乜嘢?

    微信是通讯社交产品,通讯产品基本框架:ID-个人属性-通讯/互动方式,三部分。

    抽象出来,所有嘅状态都属于「个人属性」;

    下面具象阐述具体思考思路;

    根据百度百科对状态嘅解释:状态是人或事物表现出来嘅形态。

    那我个人理解状态,主要分为两种:

    1)作为「即时通讯工具」而言,状态主要解决消息回复及时性嘅问题,讲畀好友你家阵时嘅喺线状态;那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常见嘅状态有:喺线,离线,隐身,忙碌,有事,走中等等(早期PC端QQ嘅喺线状态)。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QQ早期嘅喺线状态)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2)作为「社交产品」而言,状态本质上是个人「真实」嘅自我表达

    那自我表达个人认为又可以分为两种:

    i.需要自己内心表达出来嘅情绪心情或者记录当下瞬间表达;(拍照、发小视频、发说说、各种心情状态,喜怒哀乐)

    ii.不需要自己内心表达,展示当下正喺度进行中嘅行为,从单一嘅喺线状态向生活娱乐状态泛化(听歌、睇书、睇电影、购物、打游戏)。

    对应到微信入面嘅状态,刷视频号、睇直播、睇公众号文章,逛小程序等等都系当下嘅状态。

    自我内心表达嘅状态应该有2种场景:

    1)侧重自我表达型:用户想广播个人此时嘅心情/情绪,但又唔想发朋友圈/QQ空间(显得刻意矫情),此时通过发状态进行广播(聊天窗口等场景)。

    我嘅好友睇到我嘅状态,会尝试联系我。比而家天发‌一个开心/忧伤嘅状态,闺蜜/密友可能会来关心认识我。

    2)侧重寻找同路人型:本质上还是表达个人当下嘅心情/情绪,有想揾到同状态嘅寻求慰藉嘅心理(类似摇一摇找同一时刻嘅人),状态分发畀同一状态嘅熟人好友,强化关系链。

    结论:从通讯工具睇,状态是个人属性;从社交产品睇,状态本质上系一种真实嘅自我表达方式;

    b)用户点解发状态?

    朋友圈问题+用户需求变化。

    朋友圈问题:

    1)朋友圈本质是广场,喺度帮助大家社交方面好高效,但系喺自我表达方面会好有压力。因为是广场,你喺广场里嘅评论互动行为,都会被放大;微信缺少一个让用户自由勇敢表达嘅地方,同样能被认可;

    2)大家发布朋友圈主要是为‌推广人设,每个人喺入面展现「最美好」嘅一面来获得他人嘅认可;我喺朋友圈睇到嘅往往是最好嘅状态,然后屏蔽‌所有嘅不好嘅状态。

    (来源小龙之前微信公开课演讲)

    微信并没有一个工具来记录一下用户一日入面真实嘅状态,所以后面做‌视频动态;

    用户需求变化:

    小龙曾经说过,对于朋友圈咁样一种高压力嘅社交工具,可能并唔代表未来嘅趋势。未来大家都需要一种更为轻松嘅一种方式。微信要做朋友圈之外嘅另外一种社交嘅模式,解决上面说嘅弊端。

    虽然用户底层社交需求没有变化,但是另一方面时代喺变化,用户也喺变化,微信要面对【新嘅用户】、【同一用户不同阶段】产生嘅需求。

    那从朋友圈问题来睇,站喺平台嘅角度,而家想喺朋友圈之外提供一个真实嘅状态表达工具,站喺平台角度是成立嘅;但如果只考虑平台需求,没有想清楚用户需求,最后基本上都会面临失败;

    (上篇写‌国内好多做story失败嘅原因之一是各家都系站喺平台角度,点样提升社区嘅发帖,提高生产渗透率、dau和留存,缺少用户需求本身出发,用户系咪真嘅有story呢个需求?快手当时嘅实验证明用户根本没有story嘅需求)

    那继续思考用户需求。

    C.边啲人会发微信状态?

    首先定义,乜嘢是状态;上文提到两种,一种是个人内心主动情感向嘅表达;一种是展示当下嘅状态;

    发布状态嘅人,目嘅系希望自己嘅状态能够被人睇到,同外界产生联系并产生互动,噉只要他有和外界沟通嘅诉求,有社交诉求嘅人,就愿意发状态;

    但是根据个人观察,目前微信状态唔系理想中个人发表自己嘅情绪、心情状态,更多状态发表是无目嘅(如瞓觉嘅表情、食饭)。

    就算你睇到好友嘅状态,也没有进一步互动嘅意愿。

    D.目前呢啲人是点样解决自我表达需求嘅?

    喺微信熟人社交:

    第一种,要么不发状态,要么就喺朋友圈发布,但是会短暂删除,噉一刻自己嘅情绪表达得到满足或者发布之后没有得到正反馈,便会删除;

    第二种,喺微信群或者私聊入面解决,找对应嘅好友倾诉表达;

    喺陌生人社交:

    生活中遇到一啲事,产生各种情绪,想找人倾诉,但是不方便和熟人说,唔想发喺朋友圈,喺陌生人社交产品,写下自己秘密和情绪,得到回应和共鸣。

    市面上陌生人社交产品已经验证‌呢个需求成立,喺没有熟人嘅地方表达、倾诉和被倾听,典型嘅年轻人soul树洞,陌陌嘅动态;

    二、影响微信状态成功有边啲决定性因素?

    继续上文嘅思考逻辑,思考要解决微信状态具体策略嘅时候,核心围绕「价值」和「差异化」;

    价值:喺微信朋友圈之外,表达真实嘅状态同样能被熟人关注且能获得社交回报,呢样睇对用户是有价值嘅;

    差异化:和朋友圈相比,和私聊相比,和用户喺soul或者陌生人社交产品发表状态,微信状态嘅差异化喺边?

    用户是更加愿意陌生人社交产品入面发布状态,仲要系喺微信偏熟人入面入面发布?从市面上嘅案例来睇,陌生人树洞社交肯定存喺嘅。

    结论:个人认为,从微信状态目前来睇,没有差异化,甚至仲未如第啲场景满足用户状态轻松、安全,自由嘅表达;

    喺价值和差异化之外,思考微信如果要做好状态,需要解决边啲核心因素或者条件?边啲因素决定‌微信状态嘅成败?前提又是乜嘢?

    做好微信状态嘅前提是:

    1)必须和朋友圈不一样,朋友圈是人设,状态是真实表达,要和朋友圈拉开差距,不然就无意义;

    2)基于强关系链分发,喺关系链上做区隔;

    喺满足上面前提之外,影响微信状态成功主要有三个因素:

    1)用户群有表达状态嘅「比例」和「深度」;比例决定人群,规模;深度代表频率,系咪高频。直接决定状态功能成不成。(表达状态需求毫无疑问存喺,且高频,第一个假设成立)

    2)存不存喺「安全感」、「自由感」、「轻量化」且是「标准化」表达状态嘅解决方案;(呢个是目前微信状态喺解决嘅问题,但没有解决好,如果解决好,微信状态就差唔多成‌)

    3)发表状态能否获得社交回报?(待验证);小龙说社交嘅本质喺于寻找同类,状态嘅意义喺于自我表达,本质希望获得关注,最好被同类人关注;

    点解需要标准化?

    微信已经有10亿用户嘎啦,因为网络效应,设计和功能都系面向大众,每个功能都要考虑其所覆盖人群需求嘅最大公约数,「揾到群体里覆盖面最大嘅共性需求」,寻找一套标准化嘅解决方案,所以表情是大家都可以理解且接受嘅一个表达状态嘅元素之一,但表情唔系唯一元素;

    点样理解标准化?

    一方面从需求角度出发,做标准化为‌满足具有或潜喺规模化嘅需求(普适性);另一方面从ROI角度出发,系咪能通过平台已有嘅框架去满足或尝试满足多元化嘅需求,而唔系被长尾需求带住走,增加产品复杂度。

    三、目前微信状态嘅问题

    1.核心问题:发表状态动力不足;

    供畀是前提,消费反作用生产,状态发表动力不足,又缺少分发场景,消费不足,反过来打击生产;消费没有解决好,都不需要考虑后面社交回报、互动反馈问题;

    具有双边网络效应嘅产品,都需要考虑供畀、消费、匹配(分发);「内容供畀」驱动消费,消费反过来「活跃」内容供畀,再做好流量分发嘅效率问题这是底层逻辑。

    目前来睇微信状态所有曝光入口,主要是个人主页+聊天对话窗口(昵称后缀)+朋友圈(昵称后缀)。

    发布不足嘅原因个人认为是消费不足(家阵时状态显示不够好+非熟人天然消费状态动力不足)+本身发布动力不足,具体问题如下:

    1)通过聊天对话窗口显示状态消费太弱;聊天对话取决和你最近聊天互动嘅好友系咪发布状态;就算好友发布状态,如果你最近没有和他互动,聊天对话窗口根本睇不到他嘅状态;谁会无聊到为‌睇好友状态,整天翻聊天对话呢?

    假设你最近聊天好友有发布状态,状态表情系咪展示足够好?你系咪意识到好友发‌状态?

    有一啲用户名本身带emoji嘅,微信昵称和表情结合喺一齐,或者好友名好长,表情被遮住,系咪你感知不到状态?

    2)个人主页展示状态场景消费太弱;目前嘅消费路径点击对方个人主页,查睇状态,但是熟人场景,每天访问个人主页是非常低频嘅事,从个人主页主动访问状态消费太少;

    3)朋友圈消费状态太弱;目前刷朋友圈,如果好友同时24个钟头内发布状态(昵称后缀)会有表情展示状态,但和发朋友圈相比,发状态更加低频;

    另外刷朋友圈嘅心智是浏览好友内容,唔系为‌特意刷朋友圈睇好友状态;状态是附加消费,且如果用户同时发布‌朋友圈和状态,我系喺朋友圈评论互动呢?还系喺状态入面和对方互动?

    4)非熟人关系下天然消费状态不足

    状态和story有啲共性,story嘅特点是用户必须点开头像才能查睇内容,是先基于人;喺story中社交网络关系链优先,内容是后置嘅;

    微信状态都系先基于人,如果是我嘅密友或者亲密度高嘅,我会去睇密友状态,但系一个非熟人,我乜嘢要睇他嘅状态?

    目前微信聊天对话,会展示状态,但是点解最近和我聊天嘅人就是我愿意睇他状态嘅人?以及点解最近和我聊天嘅人就是要认识我状态嘅人?

    5)用户系咪真嘅理解状态本身嘅含义

    词好重要,而且是通俗易懂嘅,取决于用户系咪能理解,如果都唔可以理解,他自然就唔会发。微信拍一拍、摇一摇,都系线下嘅社交动作,用户易理解;状态目前呢个词,描述嘅仲未够准确,用户不知道到底该点样使用;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之前视频动态提倡嘅系真实嘅,而唔系美嘅。喺拍完一个视频动态底下嘅按钮不叫“完成”、不叫“发表”,而是“就咁样”,目前嘅状态「发表」也系一样沿用视频动态,目嘅就系等大家记录或者表达随意嘅嘢,无压力嘅去表达。

    但目前状态更似是既融入「个人心情」+「视频动态」+「工作/生活状态」,融入喺一齐,有一点突兀,用户不知道点样去使用。

    (从我目测嘅好友发布状态,好多就只有一个表情,文字不超过5个)。

    虽然呢种都系状态,但更多是无目嘅嘅表达,不喺于互动,而系对外传递一个信号,被当成系一个固定嘅状态展示,呢种状态好友主动访问消费动力是好弱嘅。

    理想中嘅微信状态系喺朋友圈唔会发表嘅个人自我表达,碎碎念可以喺状态入面去承载,是好随意嘅内容,但是从目前来睇,并唔系小龙说嘅理想中嘅微信状态。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蜂巢模型理论指出,一款社交类产品,是以身份为核心,由状态、分享、会话、群组、声誉、关系六大要素构成。

    喺蜂巢模型度,Identity才是核心,Identity喺哲学层面嘅含义是“同一性”决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并基于此产生每个人独一无二嘅社交关系。

    关于社交,每个人都有自己嘅理解。

    小龙曾经说过,喺远古人都系个体是没有社交嘅,当人类成为群居嘅动物原始嘅社交就产生,人喺一个社区入面最大嘅诉求是唔好被排斥,所以需要表达,而且社交目嘅喺于得到认同。

    从蜂巢模型7大组成要素抽象出来,社交嘅本质喺于自我表达,沟通交流,分享互动;

    状态核心是社交,状态只是承载社交行为和模式嘅载体,帮助产生和建立人同人之间嘅交流和联系。

    微信状态初衷系想人无压力嘅展示真实嘅自我,但如果没有‌社交反馈,发状态渐渐成为‌一种无效嘅分享行为或者个人行为,耐而耐之用嘅人更少嘎啦。

    目前,个人觉得状态仲系唔那么「纯粹」。

    四、具体嘅策略及解决方案

    策略一:提升状态更多消费场景;通过增加曝光,提升状态价值;

    解法1:找场景,喺最合适场景增加状态嘅曝光;目前最佳嘅曝光场景,就系喺个人发表状态嘅主页,增加好友发表状态嘅聚合内容。

    对于曝光我自己嘅理解,如果是第啲公司要做状态,各种中心化嘅入口,聊天对话上方加状态入口,引导大家去消费,但是我觉得对微信而言,如果只是为‌提升曝光,好容易。

    「但关键喺于点样触达更高效且不影响微信用户而家嘅体验,呢个是最难嘅」。

    家阵时最合适嘅场景,喺发布状态页面,增加好友发布状态嘅分发场景;本身发布状态,说明有发表和消费嘅动机,噉喺合适嘅时候,推荐好友发布状态列表,引导用户消费;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最近好像已经喺灰度‌;(但仅从状态入面增加消费,入口太深,仲系要要第啲办法)

    解法2:喺我嘅tab页面,「个人主页」发布状态处,增加红点提醒,类似好友发布朋友圈更新红点提示;

    可以先让用户浏览好友发布嘅动态,先消费,再发布状态,当好友状态有更新,可以有红点提示;

    目前「发现」tab,「朋友圈」、「视频号」、「睇一睇」、「直播和附近」、「游戏」都有小红点提示,而「状态」目前是新功能,喺产品冷启动嘅时候,同样可以喺个人主页「状态」处增加好友发布状态嘅红点提示,引导用户消费;

    解法3:朋友圈单独增加状态分发嘅入口;

    鉴于目前从朋友圈访问状态嘅消费太少,可以单独增加状态嘅消费场景,和过去嘅视频动态类似;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视频动态)

    解法4:聊天对话状态icon增加不同颜色+选用更能引起共鸣和传播嘅状态名称

    状态、情绪应该是五彩斑斓嘅、不同人群,同一人群不同时间状态是不一样嘅,紧张、严肃、活泼……微信状态嘅icon可以提供更具温度,更五彩斑斓嘅颜色,更可被理解嘅美;

    而非而家比较严肃、偏深层嘅设计,注意力好难被吸引。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聊天对话状态显示)

    目前喺状态发布页面,不同状态,有不同嘅颜色背景,代表不同嘅心情,但是点解不喺聊天对话,展示相应嘅颜色?而是上面呢种偏深层嘅颜色?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微信状态发布页面)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目前微信一共有26个状态,从每个状态嘅含义来睇目前都系偏向年轻群体,如果是状态新用户,不认识好友对话框对应嘅表情代表嘅系乜嘢含义,主动访问嘅动力是好弱嘅;

    喺冷启动期间,应该选择更能引起共鸣、理解成本低、容易传播嘅状态名称;

    比如以食饭为例,同样是表达食饭嘅状态,个人觉得QQ嘅「干饭」比微信状态「食饭」更加有意思,且能够引起共鸣和使用嘅动力。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QQ状态)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微信状态)

    可以喺头像侧增加蓝色小圆圈,类似之前视频动态嘅提醒,相比喺微信昵称后面增加表情符号,更能让用户感知到。

    解法5:巧借外力,喺第啲场景增加状态嘅分发曝光,「一键设为自己嘅状态」

    微信俨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噉对于微信状态而言,喺目前供畀消费都不足嘅情况,可以低门槛增加状态嘅表达,并且巧借外力。

    目前喺微信入面,睇直播、睇公众号文章(睇一睇)、刷视频号、玩游戏都系当下状态,可以一键设为自己嘅状态,目前已经可以将视频号直播设为自己嘅状态,阅读、睇视频号也可以考虑设为自己嘅状态;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睇直播设为自己嘅状态)

    解法6:微信状态增加访客记录

    目前好友睇到状态只有「点赞」行为,但点赞行为过重,可以使用更轻互动嘅反馈形式。增加状态访客记录,仅发表者自己可见。

    发布状态本身是为‌让人睇到,好多时候状态其实系被睇见嘎啦,只是好友没有啲赞,发表状态缺少反馈,增加访客记录,可以认识有几多人访问‌自己嘅状态。

    思考:假设上述提到嘅解决方案解决‌之后,能够解决用户发表状态嘅动力吗?

    我觉得仲未行,上述都系喺增加状态分发,没有从底层解决用户发表状态嘅动力;

    本质上没有解决社交压力嘅问题,微信状态如果要向解决用户发表真实状态嘅动力,必须解决社交压力嘅问题,「喺社交压力做减法」;

    从目前大家发表状态睇,能被公开睇到嘅,都系畀个人带有「安全感」嘅状态,唔会畀自己带来压力嘅状态,非最真实最自由表达嘅状态;

    (之前有问过好友,点解都发搬砖嘅表情,佢讲畀我因为微信上有同事和领导,不敢发划水状态,怕被老板睇到,又唔想每次发个状态都需要自己来分组,发搬砖老板睇到自己喺认真工作,也挺好嘅)。

    朋友圈分组沿用到状态里,但是好多时候,大家就是唔想分组,先选择不发朋友圈,如果喺状态入面选择分组,仲要是没有降低发表嘅门槛;

    所以目前状态没有解决社交压力嘅问题。

    策略二、喺社交压力做减法

    解决方案:用户自己创建状态「密友名单」

    平台也可以畀用户将密友筛选出来(根据聊天频率,或者朋友圈互动频率,将密友畀找出来,核心喺社交压力做减法,降低用户发布状态心理门槛);

    和ins一样,创建自己嘅密友名单,选自己最亲密嘅好友。之后嘅状态仅自己嘅密友可见;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带来嘅问题:反向思考,带来嘅问题就是增加产品复杂度,和目前嘅分组相比,成本过高,目前没有比分组更加优雅嘅办法,但分组不改变本质问题。

    「勇敢表达」和「表达压力」互斥嘅,最没有压力是自己对自己表达,但是唔可以获得社交回报;又要勇敢表达,又要获得社交回报,其实本身就是矛盾嘅。

    之前和即刻产品负责人交流过,通讯做到极致,社交就做不到极致;好多需求、自我嘅表达,喺微信当下嘅产品结构下,是好难解决嘅。

    微信点样喺社交压力做减法呢个事上,个人目前也没有既不增加产品复杂度,同时又可以满足用户自由表达状态,暂时想不出更好嘅解法。

    五、视频动态和微信状态本质

    个人觉得微信「朋友圈」是弱化版嘅「Instagram」,朋友圈发布嘅都系比较精心处理过嘅内容,而「微信状态」承载嘅任务像是「snapchat」入面更多休闲、随性、碎片、日常嘅一啲小视频或图片或文字,来和熟人进行日常互动。

    微信社交终极形态=Instagram+snapchat嘅结合体。

    Snapchat是本身具有强社交关系嘅社交网络,呢是佢嘅本质。

    为‌关系链嘅持续活跃,必须需要更加个性化嘅图片/视频/文字等载体来持续活跃,重点不喺于图片/视频,重点喺于熟人关系之间相互嘅互动,关系嘅维持;

    状态也好,story(视频动态)也罢,是为‌维持,满足呢个本质嘅一种表现。喺强关系社交网络下,状态是大家社交嘅一个载体,只不过之前视频动态没有成功,而家换成状态嘅形式。

    当有新嘅形式出现嘅时候,新嘅形式也会出现继续成为新嘅社交形式。

    这是微信做状态和视频动态嘅本质原因。

    当然微信状态如果要想做好,确实好难。

    目前第一阶段,重点做好开源和节流;开源嘅核心就系喺不过度打扰用户嘅前提下,增加用户接触到微信状态嘅机会;节流嘅核心就是提升分发效率,喺用户有限嘅时间和注意力上,尽可能营造消费状态嘅氛围

    点样喺不影响微信用户原有嘅体验,做好分发,是好难嘅事;

    第二个阶段,重点喺社交压力做减法上,帮助用户降低门槛,更自由轻松嘅发表状态

    呢个问题喺微信目前嘅现状下,同样是非常大嘅挑战。

    六、状态嘅终极愿景(下一代社交产品机会)

    以下,纯粹是个人猜测。

    目前微信聊天列表都系静态嘅、冷冰冰嘅对话陈列,假设呢啲通讯录都系动态嘅,每个聊天列表入面都系鲜活嘅人,当下嘅状态有喺听歌嘅,有喺睇电影嘅,有喺打游戏嘅,呢啲全部都系线下动态嘅,映射喺你嘅通讯录列表入面;

    未来主要互动可能不喺朋友圈,你嘅通讯录就是你嘅私人广场,每个聊天对话,都系好友当下真实嘅状态。

    好比每个人嘅小广场,广场入面有「游戏厅」+虚拟嘅「个人空间」,通过我嘅好友列表可以立体嘅睇到每个人当下嘅状态,我感兴趣,我走过去和他聊几句,参同佢哋讨论,然后换一个人,继续讨论,是好有趣嘅一件事,而且最好能做到区隔;

    可以通过好友当下嘅状态,去浏览视频、浏览公众号、睇直播,通过好友嘅状态睇世界+体验新世界。

    目前喺现有嘅移动设备做熟人半熟人嘅社交(语音社交),尤其喺微信和QQ两座大山下好难有机会, 但是随住设备嘅迭代,进入VR或者将线下嘅生活搬到线上,可能存喺机会;

    微信之类产品,只是将社交连接搬到‌线上,提升‌交流嘅效率。

    之前和朋友交流过,如果将来有个产品复制‌绝大多数线下生活场景到线上,噉可能喺微信之外揾到另一个突破点。

    未来嘅虚拟现实游戏,可能可以做到这点。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生活嘅本质是体验,游戏其实可以模拟所有体验,迟早有那么一日,生活和游戏嘅边界会不那么重要。

    赌嘅还是下一个赛道。

    结语

    最后,几个观点可以和大家探讨下,都系来自和好友宇杰嘅交流:

    1.微信嘅社交压力是产品嘅瓶颈还是现今社会高度互联网化嘅副作用?

    社会高度发展,信息传播越发快速,联系越发高效紧密嘅时代,个人嘅情感表达被迫压嘅空间越来越小,私人空间几乎已经迫压殆尽;

    2.当一个APP上有亲人、同学、同事、领导、物业、微商等等,仲要兼顾睇文章刷视频支付等功能嘅时候,系咪还值得寄托情感?或者说系咪仲有寄托情感嘅空间?

    3.唔想发状态,究竟是而家嘅社交产品做得不够,仲要是已经过‌需要发状态嘅年龄或者生活状态?就算而家微信好友只有100个,系咪还愿意发状态?

    4.微信状态初衷试图挽回用户无办法喺微信上再感受到熟人社交价值而产生嘅一次尝试,微信系咪想回到当年嗰个人人想发朋友圈嘅理想年代?

    「谈谈我对微信状态嘅思考」

    (来自朋友圈好友发布嘅图片,其实就是状态)

    文章最后,再啰嗦几句。

    我写嘅文章唔系完美嘅,好多思考只是代表当下我对某个产品,某个功能嘅思考,而家回头睇,我之前写嘅文章,好多地方是不对嘅,错误嘅;但是不重要,认知是需要持续迭代嘅,来自同外界嘅交流,来自你各方信息嘅输入,系一个持续嘅过程,但写文章都系喺度帮助自己思考嘅过程,「输出是最好嘅输入」。

    之前和一啲微信嘅产品经理交流,畀‌我唔少建议,佢哋会觉得我喺分析产品,定义问题、揾到问题思考比较深刻,但系喺具体解法上思考仲未够,或者没有睇到,建议我喺具体嘅解法上有更多思考,毕竟产品经理是需要解决问题嘅。

    后续应该唔会写之前嘅产品分析文章,如果要写都系会喺重点解决方案上多一啲思考。

    谢谢您读完本篇文章,本文只代表自己嘅睇法,欢迎加微信探讨其中嘅若干论点,我嘅微信:LBJvsTQP。

    cantonese.live 足跡 粵字翻譯

    2021-04-14 14:35:31

  • 0
  • 0
  • 0
  • 165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