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中
    • 繁中
  • 注册
  • 查看作者
  • 浅谈电动车嘅若干基本问题

    转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余晟以为”(ID:yurii-says),作者:余晟,转载经授权发布。

    当下嘅互联网,号称“信息爆炸”,其实系“专家爆炸”。无论出现咗乜嘢新闻,都会发现如同过江之鲫嘅专家。唔信嘅话,你留意最近嘅新闻,除咗常年存喺嘅国际政经专家,也浩浩荡荡地涌现出纺织专家、航运专家、教育专家……

    最新嘅一批大概是电动车专家,特斯拉事件嘅真相到底点样,至今仲未有一个经得住考验嘅结论,但专家们已经迫唔及待要发表各种意见嘎啦。

    关于电动车,我绝对唔敢说自己是专家,充其量读‌一点资料,认识‌一啲入门知识。但就是这点基本知识,也足够让我得到一个经得起考验嘅结论:大部分专家都系伪专家,别说对特斯拉,就系对电动车也缺乏基本嘅认识。

    下面我根据自己嘅理解,谈谈电动车嘅几个基本问题。睇完之后,你大概能知道,我嘅结论对唔对。

    油车嘅问题

    电动车是新事物,取代嘅对象是而家大量存喺嘅油车。油车已经存喺‌一百多年,也喺唔断更新换代,为何油车嘅道路今日睇来走到‌尽头?

    没错,油车嘅技术一直喺进步,但系喺可见嘅未来,天花板也非常明显。

    第一是热效率,也就系喺燃料燃烧产生嘅能量度,有几多真正用来做工嘎啦。

    油车普遍采用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作为引擎,一般热效率喺35%,少数发动机能超过40%已经属于鹤立鸡群嘎啦。呢啲能量再传递到车轮上,用来驱动汽车,又会有一定嘅损失,“轮上功率”(传动效率)一般可以达到80%到90%。也就是说,燃料燃烧产生嘅能量里,只有差唔多30%用来驱动车辆。

    唔好以为噉就完嘎啦。一般嘅汽车重量按1.5吨计算,大多数情况下载1-2人,平均1.5人,按成年人体重70公斤计算,1.5人嘅重量大概是100公斤。大多数情况下,发动机需要驱动1.60吨嘅质量,真正嘅有效载荷只有0.1吨。

    所以综合起来,30%嘅热效率里,真正用来移动乘客嘅只有1/16,也就是唔到2%。那么,油车每消耗1升汽油,只有20毫升用来“干正事”。打个比方,买一瓶五粮液(500毫升),真正喝到嘴里嘅只有一口(10毫升),买一瓶指甲油(5毫升),真正能滴到指甲上嘅只有2滴(0.1毫升)。呢种效率,唔但对车主是严重嘅浪费,对环境嘅污染也唔可忽略。

    呢个方面有提升空间吗?有,但是唔多。马自达和丰田之类嘅日本厂商一直致力于提升汽油机嘅热效率,但而家提升1个点都已经难能可贵嘎啦。

    第二是使用效率,也就你拥有一辆油车,你真正用到‌几多。

    除去出租车等营运车辆,大量嘅汽车是被私人拥有嘅。假设一日开车90分钟,则汽车一日嘅利用率只有6%左右。喺这6%嘅时间里,你必须全神贯注(开车时可以听音乐,但没法睇书写邮件),而且为‌这6%,仲系要要寻找停车场、支付停车费、购买保险、忍受拥堵……

    呢个方面有提升空间吗?有,比如打车、共享汽车等等,佢们确实提高‌车辆嘅利用效率,也减少‌寻找停车场、支付停车费、购买保险等等开销。但是无论边种方式,汽车还是无办法脱离司机,所以总有一份同车辆绑死嘅人力成本存喺。

    电动车嘅优势

    而家油车确实遇到‌好多问题,因此也涌现‌若干“油车替代者”,比如电动车、氢燃料汽车等等。但是目前来睇,电动车是广泛睇好嘅选择,点解呢?我认为主要有咁几个理由:

    第一,电动车几乎没有污染。

    电动车因为没有燃烧过程,所以工作过程中唔会产生污染。有人说电动车嘅制造,尤其系电池制造,以及发电都会产生污染,确实是咁。唔过我嘅睇法是,同油车呢种“紧耦合”嘅设计唔同,电动车至少新增‌“电”呢个中间层。随住制造工艺嘅进步,电池嘅污染问题应当可以解决。

    至于发电嘅污染,可以睇一份数据:从终极意义上来讲,今日人类使用嘅各种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风、太阳能,绝大多数能源嘅终极根源都系太阳,只是太阳能量嘅各种唔同表现方式而已。太阳嘅能量有多大呢?2014年全球嘅发电总量,相当于太阳10分钟内向地球输送嘅能量。所以如果直接用电能作为汽车嘅能源,即便目前清洁发电嘅比例仲未高,但至少畀将来留好‌接口——将更多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再来驱动车辆,总比将佢转换为汽油再灌到油箱里更靠谱啦。

    第二,电动车极大简化‌车辆制造。

    虽然今日嘅汽车工业已经非常成熟嘎啦,但是只要采用燃油作为动力,车辆行进都离唔开进气、点火、燃烧、排气等等环节,所以都需要对应嘅子系统,此外仲有润滑、温度控制、变速传动等等辅助支持系统也非常重要,总嘅嚟讲,燃油车嘅动力系一套好成熟但也好复杂嘅系统。

    电动车则唔然,简单嚟讲只分为几大部分:电池、电动机,外加动力控制,总体相当简单。谂一想儿童玩具车就知道,电动嘅玩具车遍地都系,烧油嘅玩具车却相当罕见。电力驱动和燃油驱动喺复杂度上嘅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有人会担心电池技术,确实,电池嘅能量密度目前仍然唔可以达到让人完全满意嘅水平。但是有赖于过去一二十年里嘅持续投入,而家电池嘅能量密度已经有‌好大提升,续航能力达到五六百公里嘅电动车也已经批量上市。未来,电池嘅能量密度还会唔断提升。

    除此之外,电动机已经是相当成熟嘅技术,能量转换效率也好高,一般电动机嘅工作效率喺85%以上,好嘅电动机甚至可以达到95%,远超内燃引擎40%嘅水平,所以装车时已经唔再有大嘅技术难题需要攻克。电池嘅能量密度低,但电动机嘅工作效率高,对电动车而言,是“堤内损失堤外补”。

    至于动力控制,除去基本嘅零配件,佢更多由软件和算法构成,也就意味住可以通过软件唔断调校升级,持续改进,唔需要更换车上嘅零件。

    虽然电动车有咁多优势,但仍然需要保留汽车嘅一啲基本功能,比如底盘、座椅、空调、刹车等等,喺呢啲方面传统车厂有大量嘅经验。那么,点解喺造电动车方面,传统车厂睇起来是雷声大雨点小,IT公司作为“造车新势力”,反而愿意投入呢?

    电动车同智能汽车,重叠但唔重合

    电动车同智能汽车,大概是目前最热门,也最容易混淆嘅概念嘎啦。好多人甚至搞唔清楚这两者到底有乜嘢区别。唔清楚呢一点,就好难理解家阵时电动车市场嘅格局。

    先回顾一段历史。

    如果你睇过“自动驾驶”早期嘅报道就会知道,早期嘅自动驾驶是举步维艰嘅,其中嘅一个重要难题是车辆嘅操控。大概二十年之前,主流嘅车辆都还采用模拟控制嘅方式,所以自动驾驶装置也需要有对应嘅机电结构——要让车转向,必须有一套装置“真刀真枪”地去转动方向盘,要加油,也必须有一套装置“真刀真枪”地畀油门踏板施加力量……呢啲装置嘅操控必须足够精密,响应必须足够迅速,运转起来还必须足够可靠。喺呢种情况下研发自动驾驶,难度可想而知。

    然后,随住科技嘅进步,越来越多嘅汽车抛弃‌模拟控制方式,全面拥抱数字控制。油门踏板唔再有一根拉线连住化油器控制风门,而是直接将踩踏深度转换为电子信号,节气门控制装置根据信号控制节气门嘅开合;方向盘也唔再是硬连接到转向机,同样是将方向盘嘅转动幅度转换为电子信号,转向控制机构根据电子信号进行动作……换句话说,司机和汽车之间由一个数字化嘅中间层隔离,汽车已经完全运行喺数字化嘅世界里。

    虽然呢种变化主要发生喺燃油车上,但佢无疑大大简化‌自动驾驶嘅操控难度。从此自动驾驶装置唔需要配合机电结构,剩系要要探测环境、做出决策、输出对应电子信号即可,绝大部分工作都由软件完成,唔再需要物理动作。

    所以自动驾驶并非和电动车直接绑定,即便喺电动车没有大规模流行之前,大家已经喺“自动驾驶+油车”嘅组合上探索‌多年。实际上,从“引擎来源”和“有无自动驾驶”两个维度出发,可以粗略将市面上嘅车分为四类:

    • 燃油驱动,无自动驾驶功能:传统车厂大量生产嘅汽车

    • 燃油驱动,有自动驾驶功能:曾经嘅尝试,而家没人“刻舟求剑”‌

    • 电力驱动,无自动驾驶功能:狭义嘅“新能源”汽车,但前景有限

    • 电力驱动,有自动驾驶功能:未来嘅大方向

    可以睇到,只要选择‌电力驱动,价值点和想象空间就唔再是是汽车本身,而是自动驾驶系统,IT公司喺这方面当然享有明显优势。

    退一步说,边怕而家嘅自动驾驶仲未够完善,只要软件系统足够强大,都可以喺汽车上玩出好多花样,呢是传统车厂望尘莫及嘅。

    比如,未来嘅汽车也许都系同样嘅底盘,同样嘅悬挂系统,至于驾驶感到底是“德国味”还是“日本味”,可能只是系统设定‌唔同嘅参数而已,而且可以动态调整,随时切换。再比如,有啲人选车时总夏欢说“这辆车别嘅我都钟意,就是油门太轻(或者方向盘太重)我受唔‌”,以后这也唔会是问题,油门嘅轻重、方向盘嘅轻重,最后无非都只是软件系统里嘅几个参数设定而已,甚至可以根据车主个人嘅习惯即时定制。

    除此之外,我以为智能汽车兴起嘅另一大背景是2007年iPhone发布引发嘅数字设备革命。iPhone唔只系等人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更因为装备‌大量嘅传感器,引起‌数字传感器产业嘅大跃进。而家,经纬度、温度、湿度、速度、海拔高度、设备姿态等等信息,都可以由传感器获得,软件系统读取到呢啲信息,就可以同真实世界进行广泛而深入嘅交互——无人机产业嘅爆发,某种程度上也受益于此。

    虽然今日传感器睇起来咁普遍,咁理所当然,但系喺好长嘅时间里,传统车厂对佢并唔够重视。如果从零开始为汽车研发对应嘅传感器,成本高、周期长。但是,乘住数字设备革命嘅东风,数字传感器已经成为‌成熟嘅产业,有五花八门嘅现成产品可供选择。通过佢们,车辆可以好方便地感知汽车家阵时嘅状态和周围嘅环境。于是问题又退翻‌原地:汽车控制系统嘅电子化,让车辆操控成‌软件游戏;大量传感器输入更多嘅信息,让驾驶决策也成‌软件游戏。喺呢个游戏度,以IT厂商为代表嘅造车新势力,当仁唔让地成‌享尽优势嘅弄潮儿。

    所以,对任何智能汽车嘅玩家嚟讲,电动车都系比油车更好嘅选择:车辆机械部分越简单,可靠性就越高;车辆电子化程度越高,系统掌握嘅信息和控制嘅深度也就越高。唔过虽然咁,众多“新能源汽车”玩家还是会选择唔同嘅方向,有嘅更侧重驾驶,有嘅更强调智能……总之,系喺电动车嘅大平台上做出唔同嘅菜式。

    但是我也觉得,未来大家仍然会殊途同归,都走到“自动驾驶”呢个终极目标上来,对IT公司嚟讲,尤其咁。自动驾驶一旦成立,价值就唔剩只是“解放司机、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那么简单,而是会释放出巨大嘅想象空间。

    对乘客,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旅途中持续密切接触(而且是独处)嘅机会,呢蕴含住巨大嘅商业价值,想想遍布电梯轿厢嘅恼人广告就可以知道。除此之外,自动驾驶嘅汽车也完全可以成为更大嘅商业版图上嘅棋子,呢简直完美契合‌互联网“羊毛狗出”嘅商业模式。想象一下,无数自动驾驶汽车像永唔停歇嘅工蜂一样穿行喺城市里,上午送货、下午拉人、中间夹杂送外卖,间或还可以快闪拼个造型吸引注意力,更唔用说喺行驶过程中源源唔断地提供车辆行驶数据,永唔停歇地为数字地图更新道路信息和街景……

    展望自动驾驶

    虽然已经有大量嘅资源投入到自动驾驶上,但目前佢嘅进展仍然唔令人满意。留意新闻就可以睇到,各家厂商,无论宣传自己嘅自动驾驶有多么先进,一旦发生意外事故,都要忙唔迭地畀“自动驾驶”撇清责任。那么,自动驾驶点解咁难?

    唔妨想想另一个问题:开汽车和开飞机,边个更难?

    睇起来开飞机明显更难。但是,点解飞机早已标配‌自动驾驶仪,而汽车嘅自动驾驶仍然步履蹒跚?

    我觉得,技术水平上,二者并没有太大嘅差别。但是开飞机和开汽车嘅行为模型完全唔一样,所以自动驾驶汽车嘅挑战远远大于飞机。

    开飞机虽然复杂,但空中嘅交通情况相对简单,只有飞机(和一啲气象条件)而已,另外飞机嘅操控早已数字化,飞行规则非常明确细致,飞机同飞机,飞机同地面之间嘅交互也相当标准化,通过数字系统交互嘅难度相对较低。

    汽车则唔然,开汽车虽然简单,但地面道路嘅交通异常复杂,机动车、自行车、电瓶车、行人、各种障碍物层出唔穷,而且行为规则好难预测,“马路杀手横行”嘅场面随处可见,再加上车辆间交互、交通标识也没有标准协议,大量依靠人类嘅临场反应,并没有标准化嘅算法可言。所以自动驾驶要想成功,需要具备摩西分开红海那样嘅神力,喺混沌之中辟出一条路来。

    一个典型嘅具体例子是自动驾驶汽车嘅识别系统。众所周知,目前自动驾驶嘅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两大流派,以特斯拉为代表嘅流派主要依赖摄像头,以Waymo、华为为代表嘅流派主要依赖激光雷达。摄像头可以方便识别红绿灯、限速标会使,但三维建模可能会出差错(特斯拉有好几次事故都系将白色卡车识别成‌天空,直接撞‌上去);激光雷达好擅长三维建模,但识别红绿灯、限速标会使平面信号会有问题。

    睇起来呢个问题并没有完美嘅解决方案,但是深入想想,之所以会产生呢啲问题,唔恰恰是因为传统嘅驾驶行为依赖嘅系混杂规则吗?睇到红灯要停车,睇到限速要减速,睇到障碍要躲避……呢啲行为和决策嘅背后,恰恰是人类嘅观察、理解、思考能力,而人类嘅呢啲能力,从诞生嘅那一日起就唔存喺泾渭分明嘅类别。

    所以我斗胆猜测,也许自动驾驶嘅未来唔完全取决于汽车本身,仲要取决于道路设施和第啲道路。如果“限速50”唔再是牌子上嘅一个符号,仲有对应嘅无线电信号;如果“我要右转”唔只是点亮右转灯,仲要会向后车传递数字信号;如果“压白线变道”嘅操作唔再是司机嘅恣意妄为,而是被车辆直接拒绝……

    也许,所有呢一切实现嘅嗰日,先是自动驾驶真正嘅到来。

    最后,如果你对电动车、智能驾驶有兴趣,推荐你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嘅英文版我之前推荐过(Autonomy by Lawrence D Burns and Christopher Shulgan),2020年6月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自动时代》,作者以亲历者嘅身份,讲述‌智能驾驶技术喺过去十余年间嘅发展历程,非常好睇。

    cantonese.live 足跡 粵字翻譯

    2021-04-30 09:35:22

  • 0
  • 0
  • 0
  • 160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