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中
    • 繁中
  • 注册
  • 查看作者
  • 点解一啲用户感觉自己被监视‌?

    转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唐韧”(ID:RyanTang007),作者:唐韧,转载经授权发布。

    前几天我写‌一篇文章,说嘅是自己喺京东搜索一啲关键词后,喺抖音嘅产品里被推荐同款商品嘅经历。

    做广告产品嘅同学比较清楚,呢种关联推荐嘅实现机制是 DSP(Demand-Side Platform),即需求方平台。

    简单说,就是我到达抖音后,平台将我嘅识别信息发送畀京东,京东自己完成对我嘅判断后决定返回乜嘢内容到抖音嘅广告位进行展示。喺呢个过程度,京东是需求方,抖音赚广告费,我是商品。

    仲有读者留言说,自己前脚刚喺微信里和朋友讨论住乜嘢,后脚就喺第啲产品中睇到‌相关嘅推荐,怀疑自己系唔系被监视嘎啦。

    包括正喺内测中嘅微信输入法,好多人解读说是微信畀用户一个新嘅选择,防止输入信息被窃取后作为广告推荐嘅基础数据。这里,暗指嘅都系某狗输入法。

    因为我哋使用输入法嘅过程中其实一直喺对外发送信息,呢啲信息可以被记录下来,进行相关嘅词频和语义分析后,就可以构建我哋嘅用户画像数据。有‌呢啲数据,就可以构建一款产品卖畀广告主。

    上面讲嘅呢种,喺技术逻辑上是完全可以实现嘅,而且也可以默认获得用户嘅许可,喺唔知唔觉中就将用户卖嘎啦。

    当然,点样做是人决定嘅,而产品和技术都只是工具罢嘎啦。

    喺数据逐渐丰富嘅今日,我哋喺各种产品上嘅信息和行为都喺度被数据化。我哋喺产品上活动得越频繁,产品就越认识我哋。

    如果你经常刷抖音或者快手,一定会觉得平台产品似乎知道你钟意乜嘢。而且你刷得越多,产品推荐畀你嘅内容就越精准,慢慢嘅你就上瘾嘎啦。

    另外,有啲读者或者会有呢种经历,只要自己和人哋讨论或者无意中关注浏览过乜嘢,就可能会被推荐对应嘅广告。

    那么,是产品喺监视我哋么?

    最近我研究‌一个叫「知识图谱」嘅嘢,准确说,佢系一个技术实现机制,喺而家好多嘅产品里都有应用。

    各种产品之所以那么认识我哋,甚至可以推测出我哋需要乜嘢,背后嘅实现机制就用到‌「知识图谱」。

    唔说复杂嘅技术概念,通俗点说就系一个彼此间能产生关联关系嘅连接图,类似于侦探片入面嗰种挂喺墙上然后用线连起来嘅线索图。

    为咗让你们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图谱」,我喺网上找‌一张图,呢是某明星嘅个人情况和社会关系图谱,其实就是呢个概念。

    点解一啲用户感觉自己被监视‌?

    另外,喺我哋使用搜索引起嘅过程中也会用到知识图谱。比如你喺谷歌或者百度搜索「马云嘅老婆是谁」,结果就会出现一个确定嘅人物关系。

    点解一啲用户感觉自己被监视‌?

    呢种自然语言嘅检索,其实就是通过知识图谱完成嘅。

    好似上面展示嘅人物关系图,通过一个人嘅名和关系数据进行联想,就可以推导出要得出嘅结论是乜嘢。

    唔仅咁,我哋而家使用嘅好多产品都运用到‌知识图谱嘅技术,尤其系一啲包含 AI 技术嘅产品。可以说,随住数据嘅唔断丰富,基于知识图谱嘅推荐技术也会有越来越多嘅应用场景。

    再比如,当你使用一啲开放型社交产品嘅时候,平台会畀你推荐一啲你可能认识嘅人,呢里也可以用到知识图谱嘅技术。

    所以,当你觉得似曾相识嘅时候,或者感觉自己被产品监视‌嘅时候,或者正系产品喺基于你留下嘅碎片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嘅构建,然后变得越来越认识你。

    知识图谱嘅关键点喺于主动推导,佢哋能根据唔同实体以及彼此间错综嘅关系连接来推导出一啲结论,然后通过呢啲结论形成应用。

    比如,你嘅前同事张三而家喺腾讯工作,而张三嘅现同事李四之前喺你嘅老东家京东工作。通过呢种关联关系,产品可以推导出你好可能认识李四。一啲产品中「可能认识嘅人」就是呢种实现机制。

    当我哋觉得自己被产品监视时,或者是产品一直喺主动认识和记录我哋,然后将关于我哋嘅一切编织成一张大网,通过网络中唔同节点嘅关系去推导出一啲结论。

    类似嘅应用,喺未来好多产品中也会越来越多嘅出现,哩个都系点解好多公司都喺度加大对 AI 技术投入嘅原因。

    好有可能,下次你设计嘅产品里就会运用到佢。

    cantonese.live 足跡 粵字翻譯

  • 0
  • 0
  • 0
  • 155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