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中
    • 繁中
  • 注册
  • 查看作者
  • 《520情侣送礼指难》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 | 绿洲

    编辑 | YeYeYe

    520到了,虽然不是啥传统的节日,但谐音梗的存在让所有(有对象的)人都面临着选礼物这一艰巨任务。那么如何才能送出最佳完美的礼物,借物传情、进而升华“伟大友谊”呢?

    说实话,本文并不打算教会大家这个技能。因为研究人员早就琢磨过了!最佳完美礼物根本不存在!想在送礼这件事上偷懒耍滑、弯道超车的朋友们,趁早死了这条心吧。

    《520情侣送礼指难》

    让我看看你送的是个啥丨giphy

    完美超车礼物虽然不存在,但是翻车礼物有的是啊!毫不夸张地说,情人节至少有一半的快乐都是(别人的)翻车礼物给的(而另一半是情人节过后的巧克力打折促销和礼物二手市场给的)!

    翻车礼物使得无数情侣陷入深深的迷茫:为什么他/她没有基本审美?为什么对方还是不懂我的心?这男/女朋友到底还能不能要?

    有人甚至发出“ta到底爱不爱我”的灵魂拷问,如何鉴定ta爱不爱你,以及爱你的8个表现,大家来看视频吧~

    情侣送礼,更像是一场博弈? 

    首先,送礼难度和送礼场景有着直接关系。在一般社会关系和送礼场景中,通常会有一个特定中心主题或人物(节日C位)。如春节中的长辈、父/母亲节中的爸爸妈妈、过生日的寿星等等。此时,由于送礼方和收礼方彼此心理位置确定,送礼操作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可预见性。而且这些人本身自带主角光环,也无意为难前来充当捧场气氛组的你。

    《520情侣送礼指难》

    相比之下,给长辈送礼真的很简单了!丨giphy

    但是在情侣关系中,一切都不同了。二人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双方的个人特质、礼物偏好、亲密度和二人的交往方式等等都要被考虑在内,送礼物既要投其所好,又不能把自己身份放得太低。表面看似普通日常,实为依恋-依赖-权力-社会学-进化理论框架下形成的高度复杂的关系化决策行为(consumer decisions in relationships),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智慧没有错了。所以不要再吐槽TA心意不足啦,送礼翻车或许只是TA脑子不好。

    通过抽丝剥茧的一系列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送礼的潜在规律。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送礼行为能反映双方的心理位置评估。美国迈阿密大学市场学教授埃里克·斯滕斯特伦(Eric Stenstrom)发现,情侣之间在送礼时,更强势和自恋的一方往往会更注重自我表达,也就是“自己喜欢什么就送对方什么”,而相对弱势和依赖性强的一方则更在意对方的心思,注重投其所好。

    《520情侣送礼指难》

    要在意对方的心呀!丨giphy

    斯滕斯特伦教授认为,这是因为人们通常喜欢接受和自己形象、观点一致的礼物,因此如果礼物是收礼人喜爱的,则能让收礼人感受到送礼人对关系的重视,感受到对方的陪伴和认同,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亲近感。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当一段关系进入合适的阶段时,主动出击,大胆展示自己的喜好和魅力,也有效吸引对方、获得青睐。例如男生带着女生去看体育比赛,虽然女生可能并不感兴趣,但假如两人关系处在升温期,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均为学者观点,冒然尝试造成不良后果作者概不负责。)

    别出心裁,还是又丑又没用? 

    可那些又丑又没用的礼物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又丑又没用也算是在展示自己吗?这就关系到送礼人的送礼动机问题了。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市场学教授玛丽·斯特菲尔(Mary Steffel)认为,虽然送礼者经常会主动从“使收礼者更加快乐”的角度思考挑选什么样的礼物,但这一过程有时也会受控于“自私动机”的影响。例如,送礼者想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体贴、或者为了表明自己有多了解对方(虽然可能也许大概率并不是)去选择自己眼中的“爱心大礼包”,而不是选择受欢迎的常规礼物。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市场学教授阿黛尔·杨(Adelle Xue Yang)也发现,送礼者也倾向于送令人愉快的礼物,而不是那些收礼者最需要的东西。但关键的是,他们只有在有机会参与其中并能分享快乐时才会这么做。比如礼物可能是一顿美餐、电影票或演出门票,送礼者赠送这类礼物时往往也会提出一同前往。

    更有甚者会出于(隐藏得很深的)嫉妒心理,故意不买对方最想要的东西。比如虽然知道对方很需要一个新款手机,这时候送礼人很可能宁愿选择其他不痛不痒甚至荒唐离谱的礼物,也不选那个显而易见的“正确答案”。在“不想让对方拥有更好的”这件事上,男同胞们婚后接受老婆换下来的旧手机/汽车/擦脸油等“礼物”的最终命运,或许就是曾经恋爱时期送错礼行为的反噬吧。

    《520情侣送礼指难》

    “意想不到”并不代表好礼物哦丨giphy

    但是,和想要当“最靓的仔”的送礼者相比,以上操作都只能算是翻车初级选手。这类欢乐源泉的最大特点便是“极其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天上地下独一无二无可替代之人”,换句话说,独特性是他们挑选礼物的最大因素,甚至唯一因素。卡内基梅隆大学市场学教授杰夫·加拉克(Jeff Galak)发现,这类人进行购物和送礼时要能强烈地感受到自我,他们喜欢购买的产品应该具有别具一格的广告,隶属于独特的产品组合,并从非传统的渠道进行销售。他们不想赠送自己或者他人已经拥有的东西,因为那样就显得“不够独特”。他们的目标是送出最独特、最新颖的礼物,哪怕这个礼物从常理来说不太理想(糟糕透顶)。

    越贵越好?过分天真

    那么礼物是不是越贵越好呢?坊间传言“女生不知道送啥就送包,男生不知道送啥就送表,一个不行就两个”的论断到底靠不靠谱呢?

    研究显示,虽然奢侈品能用来传递财富和地位的信号,为情人节提供理想和浪漫信号,但女性对奢侈礼物的态度却不一定是正向积极的。态度是否积极,还要看两人处于什么感情阶段。如果二人处在恋情刚起步的阶段,女生并不乐意接受十分贵重的礼物,而是更青睐普通礼品。当二人的关系发展到比较稳定成熟的阶段,女方才会对贵重礼物更有好感。

    (针对男性群体的相似研究没找到……没有任何性别对立的意思,作者尽力了,求不杠。)

    华盛顿州立大学卡尔森商学院学者威廉·丁(William Ding)认为,虽然价格高昂的礼物能体现赠予者的付出,却打破了二人之间潜在的权力平衡。互惠原则在礼物交换行为中根深蒂固,而昂贵的礼物会使人想到隐含的不想要的义务和权力的丧失。例如女生可能会想到,接受贵重礼物要以失去日常决策中的发言权和决定权为代价,这无疑对二人之间的关系起了负面作用。但随着人际关系从任意随机转变到亲密稳定,恋爱参与方对这段关系变得更加有信心时,价格高昂的礼物就会更受欢迎。

    《520情侣送礼指难》

    礼物越贵越多就越好嘛?丨giphy

    更扎心的是,如果抛开奢侈品的对外炫耀功能,收礼者在评估是否喜欢礼物本身时,并不会真正关注礼物的价格。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学者弗朗西斯·J·弗林(Francis J. Flynn)发现,出于传统观念的预期,礼物的价格可能需要达到一定的价格阈值,但是一旦满足了这个基线,更高的价格就显得无关紧要,礼物本身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谈个恋爱,别当成做生意了

    其实如何送礼,历来的研究人员都给出了看似常识却又极易被忽略的忠告:如果送礼者正好给了收礼者想要的礼物,而不是试图“体贴周到”且“独特”地购买收礼者没有明确想要的礼物,收礼者会更开心。

    至于对方的喜好问题,在平日的相处和交往中多留心是能够发现答案的。假如对方表达过真正想要的礼物,直接送上问题不大。而如果因为接触不多或平日里没能发现玄机,想要通过直接询问了解对方偏好,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语气过于强硬或表现散漫,可能会让对方误以为你对这段感情缺乏重视,引发不满。

    《520情侣送礼指难》

    “你的礼物我不要了!”丨giphy

    真正糟糕的礼物其实是很少见的。如果送礼的方式正确、态度诚恳,就算礼物没有送到心坎里,如果对方能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心思,也会拉近你们的距离(作者诚邀大家饮下这碗鸡汤)。

    此外,收礼物的一方也不要将自己置身事外。毕竟感情是双向的,收礼人在促进送礼过程中也扮演着非同小可的角色。收礼人如果明确提出自己需求和愿望、给予积极正向的反馈,也能使得送礼过程更加顺畅、促进彼此感情。所以,如果你这次夸赞了糟糕的礼物,下一次可能收到更匪夷所思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Branco-Illodo, I. , & Heath, T. . (2019). The ‘perfect gift’ and the ‘best gift ever’: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truly special gift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 Nepomuceno, M. V. , Saad, G. , Stenstrom, E. , Mendenhall, Z. , & Iglesias, F. . (2016). Testosterone & gift-giving: mating confidence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git ratios (2d:4d and rel2) and erotic gift-giving.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91, 27-30.

    [3] Steffel, Mary, and Robyn A. LeBoeuf (2014), “Overindividuation in Gift Giving: Shopping for Multiple Recipients Leads Givers to Choose Unique but Less Preferred Gif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40 (6), 1167–80. 

    [4] Ward, Morgan K., and Susan M. Broniarczyk (2016), “Ask and You Shall (Not) Receive: Close Friends Prioritize Relational Signaling over Recipient Preferences in Their Gift Choi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3 (6), 1001–18.

    [5] Yang, Adelle X., and Oleg Urminsky (2018), “The Smile-Seeking Hypothesis: How Immediate Affective Reactions Motivate and Reward Gift Giv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29 (8), 1221–33.

    [6]Givi, J. , & Galak, J. . (2020). Selfish prosocial behavior: gift-giving to feel uniqu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5.

    [7] Ding, W. , Pandelaere, M. , Slabbinck, H. , & Sprott, D. E. . (2020). Conspicuous gifting: when and why women (do not) appreciate men’s romantic luxury gif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87, 103945.

    [8] Henry, S., J. , Robben, and, Theo, & M., M. , et al. (1994). Behavioral costs as determinants of cost perception and preference formation for gifts to receive and gifts to give.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9] Flynn, F. J. , & Adams, G. S. . (2009). Money can’t buy love: asymmetric beliefs about gift price and feelings of appreci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5(2), 404-409.

    [10] Gino, F. , & Flynn, F. J. . (2011). Give them what they want: the benefits of explicitness in gift exchang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7(5), 915-922.

    cantonese.live 足跡 粵字翻譯

  • 0
  • 0
  • 0
  • 148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