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中
    • 繁中
  • 注册
  • 查看作者
  • 一个监测司机的公司卖了7350万美元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韦丽雪,36氪经授权发布。

    有这么一个软件可以监测司机的情绪,标注他的心情指数。

    除了司机,车舱内其他乘客也逃不过摄像头的盯梢。

    专治路怒症、犯困、走神等各种症结,一旦出现情绪异样,自动驾驶系统就会出面接管。

    做出这款软件的是一家名为Affectiva的情感AI公司。

    5月25日,瑞典公司Smart Eye以7350万美元将其收购。

    一个监测司机的公司卖了7350万美元

    究竟是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让这家AI公司大受热捧?

    Affectiva是干什么的?

    搞AI的,同时也是搞情感研究的,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了Affectiva。

    Affectiva的前身是麻省理工大学的一个实验室。

    再准确一点就是一个由情感计算小组耗时5年创办起来的公司。

    彼时的创始人Rana还是一个从埃及跑到英国剑桥读博,最后跨过大西洋在美打拼的追梦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研究科学家,Rana专注于两件事。

    其一是改善人机交互技术,其二是把这项技术运用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最初,Affectiva从识破假笑开始研究。

    一个监测司机的公司卖了7350万美元

    通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训练算法,区分出假笑和真实的笑容。

    再通过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识别,做出情感判断,最终得到反馈。

    Affectiva和它的合作伙伴imotions现在已经能够通过面部表情算法,判断喜悦、愤怒、恐惧、厌恶、蔑视、悲伤和惊奇7种核心情感。

    同时建立起20种面部表情动作单位以及主要的行为标志。

    这套完整的AI情感解决方案应用在教育、医疗、视频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那么Affectiva是怎么和汽车扯上关系的?

    2018年,Affectiva发布情绪监控软件 Automotive AI,主要用于汽车的多模式车内AI传感解决方案。

    OEM可以使用一个摄像头来监测驾驶员、座舱以及乘客的状态。Affectiva的AI同时支持RGB和NIR摄像机。

    一个监测司机的公司卖了7350万美元

    有趣的是,Affectiva的情感识别不仅限于对眼球的追踪,还包括对车内乘员身体关键点的追踪。

    在Affectiva官网提供的示范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像火柴人一样的图案,就是在跟踪身体关键点。

    一个监测司机的公司卖了7350万美元

    目的是检查乘员是否安全地坐在车辆中。

    除此之外,还对乘员接触的物体进行监测,从而识别乘员的行为和活动,尤其是使用手机的情况。

    Affectiva自己对这套解决方案的说法是:

    将眼球追踪和行为数据与环境中的事件和信号进行整合,所有数据都是同步和可视化的,可以实现闭环。

    监测驾驶员状态成为下一个风口?

    这次收购案的另一位主角Smart Eye什么来头?

    一家在眼动追踪领域有21年经验的瑞典公司,自身定位是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驾驶员监测系统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目前已经和13家知名的OEM厂商签订了84个生产合同,其中包括宝马和通用汽车。

    国内和Smart Eye合作的汽车制造商有吉利汽车,双方从2019年开始共同研发高端汽车的安全系统。利用Smart Eye的AI眼动追踪技术来打通DMS(驾驶员监控技术)关卡,让半自动驾驶尽快落地。

    所以毫无疑问,瞄准同一个靶心的Smart Eye与Affectiva是竞争对手。后起之秀Affectiva也想分汽车市场一杯羹。

    直到两位创始人去年在CES大会(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碰面后,两强相遇变成不打不相识。

    一个监测司机的公司卖了7350万美元

    据外媒报道,Affectiva的创始人Rana对于收购一事的看法是:“通过联手,我们可以超越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拿出让OEM满意的带有内部传感功能的产品。”

    收购后,Smart Eye能为Affectiva带来的好处是更快地接到订单,进入更大的市场。

    Smart Ey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rtin Krantz表示,欧洲高端豪华的汽车制造商主导了DMS市场。

    他认为早期下单的用户将是欧洲高端OEM,例如梅赛德斯,宝马,奥迪,捷豹路虎,保时捷。另外,凯迪拉克和雷克萨斯也是他们考虑合作的对象。

    为什么一时间东风吹向Affectiva这样的公司?

    在DMS方面,欧洲确实先行一步。

    《欧盟一般安全法规》要求2022年7月起,在欧洲销售的新车必须配备DDAW系统。一套针对驾驶员的监测系统,意在分辨司机是否瞌睡、分神等,并在驾驶状态不安全时发出警告。

    英国交通实验室正在和欧盟委员会合作,起草法规和制定评估方法。

    因此对驾驶员状态的监测,确实成了刚需。

    再看国内,已经有情感AI公司尝试踏入这片新海。

    坐标上海的竹间智能,主攻情感识别和计算,拥有包括文字、面部和语音理解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

    目前竹间智能关注的是汽车座舱内的人机交互场景,尤其是语音助理交互。基于标准情绪模型对车内人员的语言和视觉上的情绪检测,达到安抚和理解的效果。

    思图场景,两次摘下EmotiW视频情感识别世界大赛的桂冠的公司。

    在基于视频进行情感识别以及基于图片对驾驶员注视区域进行预测上得心应手。不过思图场景早早进入的是汽车金融这条赛道。

    总之,大洋彼岸的司机在无人驾驶真正到来之前,还要保持专心驾驶。

    因为AI的监督无时不在。

    参考资料:

    1. 链接

    2. 链接

    cantonese.live 足跡 粵字翻譯

  • 0
  • 0
  • 0
  • 141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