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的论文。文章提到,新冠病毒有149个突变点,已演化出S和L两个亚型。其中,S型与来自蝙蝠的冠状病毒更接近,为相对古老的病毒版本,但它只占103个病毒基因组研究序列中的30%;而相对“年轻”的L型更为流行,占70%。,
论文推论,可能由于L型有更强的传播性和(或)更快的复制效率,从而比S型更具侵略性。
此消息引发大众焦虑:病毒变异会使疫情防控压力更大吗?《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为你解答。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 赵艳
本文作者丨生命时报记者 任琳贤
本文编辑丨王璐 郑荣华
病毒变异会使疫情更难防控吗?
“大家完全没必要谈‘突变’而色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赵艳说,病毒是最简单的生命体,它的遗传密码或基因组主要集中在核酸链上,核酸链发生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后代的特性表现。
病毒复制是带有遗传密码的病毒基因组断裂、复制,再按照一定规律随机重新装配的过程。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要增殖几百万次,这其中就有突变的可能性。
病毒的变异受到自然环境因素、人体免疫对病毒的抵抗,以及病毒自身结构特性共同影响。相对DNA 病毒,RNA病毒更易突变。
突变对病毒来说是很普遍的事,是病毒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病毒变异是病毒传播中的印迹,点突变是变异的一种,就好比子女跟父母相貌相似,但不相同,病毒的子代和亲代也可能不同。
有些病毒变异后,免疫系统依然能够识别,具有免疫力,不影响病毒的清除。有些病毒变异就可逃过免疫系统的监视,不利于病毒的清除。
病毒通过变异和人类免疫系统“过招”,是它们的生存法则。 目前还没证据表明,新冠病毒的变异会影响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
论文提到,毒株中发现149个突变点,这对于有3万多个碱基的新冠病毒来说,变化程度其实不算太大。突变后的病毒株是否有“质”的改变,还要看其致病性、毒力、传播力等方面的变化,而不能仅通过基因序列改变推导得出,还需进一步严谨验证。
赵艳认为,研究病毒基因变异及病毒分型,对研发更有针对性的疫苗、拓展覆盖面更广的检测手段,尤其是对患者病情的预警有重要意义。
就目前研究来看,还需继续增加研究样本量,收集更多临床及实验室证据,才能更有说服力或应用于临床诊疗。
,生命时报 ,2020-03-14 15:36:38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