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出品、服务才是商家成功的根基,再华丽的运营操作都只能是锦上添花,本末倒置的话,终究难以为继。”你有没有想过,因为给餐厅打了一个差评,对方就报警举报你了?如此魔幻的现实,却在前不久真实发生了。
访问:
阿里云推出高校特惠专场:0元体验入门云计算 快速部署创业项目
9月8日,博主谷岳在微博发布了一则视频,称要到某点评软件上,寻找北京王府井区域中评分最低的餐厅探店,当选的正是仅有2.85分的王府井狗不理餐厅。
谷岳进店试吃后,只是如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特别腻,没有真材实料。”“肉馅确实有点少,基本上跟吃半个馒头似的。”
均价6块多一个的包子,做得不好吃还不让人说了?/@谷岳
谷岳的点评,可比某点评软件上的一星评论客气多了:“两笼包子花了250,我去吃什么不好?”“服务员态度极差”“收银服务态度跟招牌狗不理一样”“太难吃!口味太差,还没平时吃的包子好吃!”
他甚至还帮这家评分最低的餐厅找补了一下:“要说这多难吃的话,也没那么难吃。”
谷岳的点评,已经非常中肯。/@谷岳
然而,谷岳中肯的评价依然惹恼了这家狗不理包子店,王府井狗不理餐厅通过新浪微博发布声明称,该视频所有恶语中伤言论均为不实信息,侵犯餐厅的名誉权造成相关经济损失。餐厅已报警并注册官方微博,发布官方声明,以正视听。
万万没想到,虽然谷岳是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但平时的微博最多也只有几百的转评数,而王府井狗不理餐厅的这个声明,则生生将这条微博的转评数推上接近1万的数值,视频的播放量更是翻了好几十番。
王府井狗不理餐厅发布的声明,如今该微博账号已注销。/@王府井狗不理餐厅
可以说,王府井狗不理餐厅亲手捧红了一个“黑”自己的“美食博主”。如果这家餐厅真的重视顾客的点评,为啥不早早举报了某点评软件里打一星的朋友们呢?
打了个差评就要被报警,谁还敢随便评论?
消失的差评,变味的点评
自从线上消费开始流行,我们在消费的时候,多了一个习惯——写点评。
犹记得靠着点评起家的大众点评,曾经给过我们非常美好的愿景。
2003年,互联网尚未全面普及,如今稀松平常的商户点评,在当时,是一件摸着石头过河的事。
那一年,在美国学习工作10年之久的张涛回国发展,热爱美食的他只能从朋友的推荐中寻找合适的餐厅,可是吃来吃去就那么几家餐厅。
于是,他萌生了将餐厅信息搬到互联网的想法。当时的互联网正在兴起”用户原创内容”的模式,比如维基百科和亚马逊的书评,内容都是由消费者自主产生,然而并没有人打起餐厅点评的主意。
幸运的是,上海商业环境发达,琳琅满目的餐馆,让网民对去哪吃喝产生了选择和比较的欲望,张涛创立的大众点评网收获了不错的反响,成为了全球最早建立的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
“如果我们当时选择做房地产的点评或者按摩院的点评,可能早就死掉了。”张涛笑称幸亏自己喜欢的是美食,他坚信的一个原则是:做点评一定要选择那种竞争激烈、信息丰富且用户需要经常做出选择的领域。
大众点评创立初期,的确打造了一个真实、客观的点评环境,消费者、商家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双赢:消费者在寻找餐厅的时候,能得到有用的建议和经验,辅助决策;优质的消费者点评能给商家引流,带来实实在在的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后来,线上消费日益普遍,点评成为了人们消费后的习惯,也成为了人们消费前的重要决策依据。
买衣服要点评下布料是否舒适、价钱是否合理;吃饭要点评下餐厅的味道、装修是否精致、服务是否到位;就连看电影,也得洋洋洒洒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
而在消费前,为避免“踩雷”,我们也喜欢到评论区看看“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差距。
如何平衡盈利与信息分享的真实和公正,成为了每一个线上消费平台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初期互联网的良好交流氛围,让我们勇敢脱离熟人社会的安全感,带着好奇和心动来到陌生人社会,相信了分享的美好。
然而,也是互联网,亲手撕碎了我们的信任。
消费者的春天,从未真正来临
消费后的点评,本来是消费者监督商品服务、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然而各种平台的机制,使得商家对差评无法淡定,总是想方设法消灭差评。
近日,天津市公安局河北分局就查处了一伙通过有偿删除网络差评获利近300万元的犯罪团体,某公关顾问公司多年来以正常经营为掩护,雇佣人员专门网上删帖,非法获取巨额利润。公司开办地在北京,违法活动在网上,成员遍布全国各地,相互之间联系复杂。
最常用的删除差评的手段包括:伪造申诉信、律师函等虚假材料,以与事实不符涉嫌侵权为由要求网站删帖,一般网站为了避免麻烦都会删帖。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相关网站内部人员进入操作系统直接删帖,有时还会雇佣网络水军发布虚假吹捧压制差评。
更有甚者,只要商家支付平台相应的“营销”费用,就可以用“大数据推荐”等技术让差评隐藏。
这还算比较“文明”的手段了,还有的商家为了消灭差评,对给出差评的消费者进行短信轰炸、电话骚扰、暴力威胁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爆料称学校附近的花店为让自己删除差评,被商家打落手机,并在肢体冲突中损害了雨伞。
随着商家越来越重视点评,消费者也就越来越不敢给出差评。
要知道,你的一个差评,可能会让外卖小哥被扣工资,白干一天;你的一个差评,可能会让一个餐厅掉出推荐排行榜,曝光率大减,营业额直线下滑;你的一个差评,还可能引来商家对你的“问候”、求情和威胁。
势单力薄的消费者,面对来势汹汹的商家、企业,往往只能忍气吞声地给出好评,转身离去。
而商家为了招揽更多生意,还走上了“刷好评”的道路。
早在2016年,央视3.15晚会就曾曝光过一个网络刷点产业链——只要给钱,没有什么刷不到。通过刷单迅速提升网店好评量、信誉度,已经成为了公开秘密、运营手段。
有大量的工作室招揽刷单生意,再分包给刷单群,按照要求给刷手刷单。每个刷单有几十万,每年收入六位数。
央视记者在暗访时,在淘宝注册了一个没有任何真实商品的店铺,并将账号和密码交给了刷单组织。不到两个小时,记者就发现网店已经卖出了275件并不真实存在的商品,还获得了系统默认的好评。三天后,这家网店的店铺信誉从零跃升为一颗蓝钻。
店铺信誉越高、好评越多,自然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行消费,然而,这并不代表这家店铺真的物美价廉。
看不见的差评,分不清的好评,真真假假的消费评论,早就失去了公信力,受害的是买卖双方。
评论曾经是消费者和商家平等沟通的窗口,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反映对商品、服务的感受,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无论评论是好是坏,其实都能帮助商家更好地了解消费者,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出品。
然而,如今有的商家越发“刚愎自用”,为逐利不择手段,注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更何况,如果商家都在关心运营和包装,不去关心东西是否好吃、服务是否到位、品质是否有保证、消费者是否满意,就是一种舍本逐末。
良好的出品、服务才是商家成功的根基,再华丽的运营操作都只能是锦上添花,本末倒置的话,终究难以为继。
9月11日下午,美团点评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名称简化为“美团”。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5年后,大众点评还是从公司名称中消失了。
属于“大众点评”的时代宣告结束,而大众点评的权利其实早就名存实亡了。
参考资料:
1. 狗不理加盟店给差评就报警!老字号就能倚老卖老吗丨中国新闻周刊
2. 一篇看完大众点评发展的前世今生丨爱讲故事的老姜
3. 央视曝光刷单产业链:只要给钱没有什么刷不到丨腾讯科技
新周刊 2020-10-09 21:35:24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