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中
    • 繁中
  • 注册
  • 查看作者
  • 音樂App的算法與算盤

    陳穎、楊景詒 | 作者

    李拓、劉冬宇 | 編輯

    放大燈團隊 | 策劃

    喺中國,幾家頭部互聯網音樂平台嘅曲庫規模共計超過7000萬首(如果計算重複),假設每首歌平均嗰時長3分鐘,一個人需要連續收聽400年才可以聽完。

    普通人一輩子往往只識聽三五千首歌曲。窮極一生,你都唔可可以遍歷這龐大嘅曲庫——唔剩只系你唔可以,甚至音樂平台嘅編輯都做唔到。

    所以,誰可以為你推薦下一首歌?誰嚟畀你驚喜?

    今日,聽歌似乎簡單又容易,但從前並非咁。

    早期互聯網音樂播放器比較原始,用戶需要主動搜索並點歌。1999年上線嘅九日音樂,同后嚟嘅百度MP3、酷狗等,起初都系點播平台。

    同點播相對嘅,則系電台音樂(Radio)——佢由專業嘅編輯或算法決定用戶聽乜嘢歌。

    2009年,豆瓣基於推薦算法,推出豆瓣FM。中國互聯網音樂平台從此進入算法嗰時代,QQ音樂、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等都紛紛效仿。

    這項功可以頗有前瞻性——喺國外,以推薦算法成名嘅Spotify,其電台功可以嘅上線嗰時間,都比豆瓣FM晚兩年[1]。至於推薦算法喺其佢領域大殺四方,仲要要等到2012年才上線嘅今日頭條。

    音樂App的算法與算盤

    國內互聯網音樂平台發展歷程 | 放大燈團隊製圖

    點解互聯網音樂平台對算法咁积極?

    算法唔剩只革新 產品體驗,更可以決定平台嘅生死存亡——你可以諗到,剩只將“搜歌”變成“推歌”,平台就可以省下一大筆錢嗎?

    音樂App的算法與算盤

    豆瓣FM做電台嘅主要原因系——窮。

    音樂行業有一套細緻嘅版權定價規則。點播版權、配樂版權、下載版權嘅價格都有唔同。其中,電台播放嘅版權費用比點播嘅版權費更低

    現實條件系,豆瓣手上只有電台播放嘅版權,於系因陋就簡做 一款純電台產品。“喺豆瓣FM入面,你唔可以重聽前一首歌。”前豆瓣FM技術總監趙凌講畀放大燈團隊(ID:guokr233),這都系因為版權嘅限制。

    算法推送唔剩只降低 版權單價,都改變 音樂平台向唱片公司付費嘅邏輯。

    之前,互聯網音樂平台以預付費模式,花錢批量“租下”唱片公司嘅版權曲庫(租期2~3年),吸引用戶聽。但呢種簡單粗暴嘅模式有明顯漏洞,像傳統磁帶A面錄熱門歌,B面錄充數嘅“水歌”一樣,唱片公司都識將熱門歌同“水歌”打包售賣,導致一部分歌曲播放量極高,一部分播放量又奇低,因此,預先支付畀唱片公司嘅費用,本質係為熱門曲庫買單。

    低效嘅預付費模式浪費 版權資源利用率,互聯網音樂平台自然唔可以忍——如果唔可以單買熱門曲庫,嗰就必須改變計費規則。

    而家,國外音樂平台如Spotify、Google、蘋果、亞馬遜等公司已開始嘗試按播放量支付版權費(如 Spotify 定價0.00331美元/次,Google 定價0.0054美元/次,Apple Music 定價0.00495美元/次,Amazon 定價0.00395美元/次)[2]。就匠音樂創始人張昭軼講畀放大燈團隊,按播放量付費未嚟識成為行業標準。

    計費方式改變后,算法識喺好大程度上影響唱片公司嘅收入。

    一方面,算法面前,曲庫同曲庫並唔平等。

    通過播放量,算法將輕易分辨出熱門/冷門音樂,並將其經濟價值分為三六九等。以早年蝦米音樂嘅獨家曲庫為例,滾石音樂嘅曲庫規模只有幾萬首,但都好熱門,所以好快被網易雲音樂搶走;BMG嘅曲庫規模超過250萬首,但多數冷門,所以遲遲無人爭搶,幾乎到 蝦米關閉前夜才轉畀網易雲音樂。

    接下嚟,算法分發將引發馬太效應,熱門曲庫識畀唱片公司帶嚟更多收入,而曲庫冷門嘅唱片公司就討唔到乜嘢好處。通過按需付費,互聯網音樂平台可以將經費用喺刀刃上——購買消費者真正鐘意嘅歌曲。

    另一方面,算法本身並非完全中立,佢更可以體現出平台嘅意志。

    算法唔剩只可以決定推乜嘢歌,仲要可以決定推誰嘅歌。蝦米音樂嘅算法,就更傾向於向用戶推薦小眾音樂人同佢們嘅作品[3]。這都意味住,唱片公司喺蝦米音樂得到嘅推薦量識更少,其版權收入都識因此縮水。張昭軼表示:“咁樣一嚟,傳統唱片公司嘅地位識變得十分被動。

    音樂App的算法與算盤

    算法畀互聯網音樂公司帶嚟嘅唔止系經濟效益,仲有更好嘅用戶體驗。

    Spotify研究總監莫妮亞·拉瑪斯·羅列克話,Spotify嘅“靈魂”系一個名為BaRT嘅算法系統。呢個系統可以分析每一個用戶嘅特點,選出用戶感興趣嘅音樂,生成“千人千面”嘅推薦歌單[4]。莫妮亞仲表示,BaRT可以夠幫助提高用戶嘅使用體驗——等用戶更耐、更頻繁地使用算法推薦(wanting to use the technology longer and often)[4]。

    此外,隨住算法唔斷迭代,互聯網音樂平台推薦嘅內容越嚟越准,用戶仲識對產品產生依賴。而算法留住嘅用戶越多,用戶停留嘅嗰時間越長,佢們為內容付費嘅可可以性都就越大。“這件事有難度,但如果可以做好,佢識畀音樂平台帶嚟好大收益。”趙凌認為。

    但早期嘅推薦算法,唔像現喺嘅嗰么“高級”。

    推薦算法剛喺音樂行業火起嚟嘅嗰時候,大家用嘅都系協同過濾算法。”趙凌講畀放大燈團隊。

    舉個例子,如果有兩個用戶a同b,佢們都聽 A歌同B歌,嗰協同過濾算法就識將a、b當作兩個相似用戶,識將用戶a聽到嘅另一首C歌推薦畀用戶b,噉就系簡單嘅“用戶協同過濾”邏輯。

    音樂App的算法與算盤

    用戶協同過濾算法工作原理 | 放大燈團隊製圖

    事實上,協同過濾算法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喺本世紀初,亞馬遜將其用於商品推薦,而佢的確都比較適同推薦複雜內容,唔剩只僅系豆瓣FM,網易雲音樂都用過呢種基礎算法[5]。

    就喺2020年底,仲有一位新消費圈嘅創業者曾發文總結自己一年嚟嘅朋友圈,其中就有一條提到音樂推薦算法,佢將Spotify基於行為嘅協同過濾算法稱為高級嘅,並認為國內嘅音樂App算法“好弱哦”。

    音樂App的算法與算盤

    我哋現喺知道 ,國內音樂App們都喺用協同過濾,豆瓣FM甚至比Spotify仲早做出嚟兩年。

    但係,協同過濾系一條簡單粗暴嘅算法路線。佢嘅優勢喺於,機器唔需要理解內容,僅憑用戶行為數據就可以完成推薦。而這都系佢最大嘅問題,協同過濾算法無辦法判斷歌曲嘅特點,只知道其中嘅相關性,但呢個相關性往往唔嗰么準確。

    協同過濾算法嘅精確度同行為數據嘅積累量有關,佢的確越用越好用,但新用戶初嚟乍到、新歌曲啱啱上線,都系協同過濾算法嘅處理盲區。但新用戶嘅體驗又至關重要——每一個增長黑客理論中,“新用戶留存”都系重要嘅環節。

    隨住技術嘅發展,機器都逐漸學識“理解”內容——簡單嚟說,算法識抽取歌曲嘅音樂同歌詞特徵,畀每首歌都打上數個“標籤”。通過標籤理解歌曲內容,再將其匹配畀最合適嘅聽眾。

    於系,互聯網音樂平台紛紛拋棄協同過濾,將希望寄託喺基於標籤簇嘅個性化推薦算法上。

    網易雲音樂算法團隊講畀放大燈團隊,推薦算法唔剩只識畀歌曲、歌單打標籤,仲要識盤點用戶嘅群體特徵,“如果系統判定你鐘意‘旅行’標籤嘅歌單,就可可以將這群用戶偏好嘅其佢標籤歌單都推畀你。”

    基於標籤簇嘅推薦算法工作原理 | 放大燈團隊製圖

    而家睇嚟,基於標籤簇嘅推薦算法比協同過濾算法更先進。佢系主流喺線音樂平台嘅標配,但唔包括Apple Music。

    蘋果現任CEO庫克認為,相比起冷冰冰嘅算法,由真人進行運作嘅Apple Music更懂佢嘅聽眾[6]。

    雖然路線一致,但唔系所有喺線音樂平台都可以將算法做到盡善盡美。用戶喺使用嗰時,識感到明顯差異,而這又涉及公司之間唔同嘅推薦策略,以及佢們喺算法細節上唔同嘅處理方式。

    音樂App的算法與算盤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評價音樂播放器算法嘅維度非常簡單:佢推嘅歌適合我嘅口味嗎?

    豆瓣FM系國內最早啟動純算法推薦機制嘅音樂電台。喺豆瓣FM上線10年後、幾乎沒有乜嘢市場份額嘅2019年,仲有人喺知乎回答:豆瓣最大嘅優勢喺於其強大嘅算法,佢“總識搵到我鐘意嘅歌曲”[7]。

    豆瓣FM嘅初始定位系一款後台產品,喺用戶聊日、工作、居家嗰時播放背景音樂。

    豆瓣FM由豆瓣孵化,後者系以興趣為核心嘅社交網站,用戶識產生並積累大量書、影、音等標記同偏好數據,但系供豆瓣FM作更精準嘅音樂推薦。

    用戶喺豆瓣FM上可以進行嘅交互行為唔多:點紅心、跳過、暫停、下一首……但所有呢啲行為都識被豆瓣FM收集起嚟,用嚟分析用戶嘅喜好。

    早期豆瓣FM仲嘗試過用一啲新奇嘅辦法嚟優化算法。比如,採取人機賽馬嘅方式,分兩組、按照歌詞情感屬性對音樂進行分類。喺呢次嘗試入面,人類勝出 ——機器只可以分出幾個大類,再細分其準確度就識下降。

    不過,豆瓣仲系通過幾十個推薦引擎,日以繼夜地為用戶推送音樂。趙凌表示,呢啲推薦引擎都並非一成唔變,識隨住產品嘅運行唔斷修正。

    除 豆瓣FM,蝦米音樂嘅推送品質都為人稱許。

    同豆瓣FM嘅定位唔同,蝦米諗要建立起高質量嘅音樂社區。成立初期,為 完善曲庫,蝦米音樂“從全球範圍內召集 300多個音樂愛好者,用社區嘅方式去做”[8]。

    蝦米音樂充分動員 用戶——佢鼓勵用戶自由上傳曲目,修改音樂分類、編輯歌詞、專輯信息。呢啲用戶們“調教”算法嘅行為數據,成為算法完善數據庫、提高推送精度嘅幫手。

    得益於用戶眾包,蝦米建立起全網音樂曲風分類最全、流派分類最細嘅音樂庫。喺2020年7月舉辦嘅上海國際獨立音樂季(IMS)活動中,蝦米音樂產品及用戶運營負責人龍吉就表示,蝦米音樂擁有超過3000萬首曲庫[9]。而根據蝦米音樂用戶2021年初嘅整理,蝦米音樂曲風流派共有24個大類,566個小類[10]。

    從豆瓣FM同蝦米音樂嘅案例中,我哋可以睇到,算法諗“隨我心意”,需要產品定位、曲庫規模、用戶行為、運營策略等因素嘅共同參同。

    算法喺努力推送用戶喜愛嘅歌曲,但推薦歌單入面用戶鐘意嘅歌越多,就越好嗎?

    並非咁。我哋可以假設一個極端嘅狀況——如果一個用戶只收聽某個特定類型嘅歌曲,識發生乜嘢?

    事實系呢個用戶好快識進入“聽歌繭房”:算法唔再推薦新嘅音樂類型,用戶都對新音樂類型唔感興趣,同嗰時對已收藏嘅歌曲感到煩膩。音樂App用戶嘅黏性同使用嗰時長都識降低。

    系推送用戶喜愛嘅特定歌曲,仲要系探索用戶嘅興趣邊界?系選擇低風險嘅大眾流行,仲要系冒更高嘅風險嘗試畀用戶一啲驚喜?算法必須做出權衡。

    網易雲音樂算法團隊向放大燈團隊介紹,為 規避“聽歌繭房”現象,網易雲音樂識推薦用戶平嗰時唔系幾接觸嘅歌曲,增加用戶聽歌類型嘅多樣性。

    音樂App的算法與算盤

    擾動因素嘅作用 | 放大燈團隊製圖

    喺推送中加入擾動因素——用戶比較陌生嘅歌曲,都已經成 喺線音樂播放器嘅標配。

    算法運轉之下,數千其首歌曲從曲庫中出發,被推薦到用戶耳邊。喺呢個過程中,用戶對音樂App推送算法有 朦朧認知:蝦米嘅推送好有品位、豆瓣FM嘅推送好准、QQ音樂更鐘意推流行歌……

    仲有網友腦補網易雲音樂“算法小哥”嘅小劇場:“我仲唔知道你好嗰一口?”“你以為歌單80%都識系日語POP?呵呵,我知道呢個嗰時候你需要一首后搖嚟調整回喪嘅氛圍。”[11]

    網易雲音樂系喺故意推薦特定情緒類型嘅音樂嗎?

    網易雲音樂算法團隊向放大燈團隊表示,網易雲音樂嘅“情感”歌單一共有懷舊、清新等13個類型。根據2020歌單年度報告嘅統計,平台歌單嘅高頻詞第1名正系“治癒”,超過75%嘅用戶聽過治癒相關嘅歌單。

    推薦算法風格嘅差異都導致用戶群進一步分化

    趙凌向放大燈團隊介紹,2013年,QQ音樂曾試圖同豆瓣FM合作,將QQ音樂嘅用戶行為數據導入豆瓣FM,改進各自嘅算法。可該項目喺開始唔久后,就被叫停嘎啦。

    原因系,兩方用戶行為之間嘅差異實喺系太大嘎啦。QQ音樂嘅用戶呈現出偏低齡、愛聽流行歌嘅整體特徵,這同豆瓣FM嘅用戶特徵發生 劇烈衝突。

    但音樂App嘅競爭維度唔只系算法,產品、社區同最基本嘅核心版權曲庫規模都非常重要,正系由於呢啲短板,豆瓣FM同蝦米喺版權大戰中相繼失勢。

    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喺接受播客《壞蛋調頻》採訪嗰時表示,唔認可互聯網音樂平台打版權戰。惡性競爭之下,版權價格識越抬越高。但王皓都進行 反思:“當嗰時真嘅好天真地以為,我哋可以喺互聯網嗰時代搵到更透明、更直接嘅方法幫到所有音樂家。”[12]

    蝦米沒有搵到更好嘅方法,優秀嘅推薦算法沒可以挽救蝦米。2021年2月,蝦米正式停止運營。

    音樂App的算法與算盤

    推薦算法嘅初衷,系用技術手段幫用戶挖掘“好歌”。但實際上,無論推薦音樂仲系流量變現,15秒嘅短視頻都比動輒三四分鍾嘅單曲更高效。

    QuestMobile發布嘅《2020中國移動互聯網半年度報告》显示,至2020年6月,短視頻行業MAU已經達到8.52億。而同期,中國喺線音樂行業嘅MAU為6.55億。同嗰時,短視頻App佔據用戶嘅嗰時長份額接近20%,成為 僅次於即嗰時通訊嘅第二大互聯網行業[13]。迅速崛起嘅短視頻App正成為唔折唔扣嘅流量黑洞。

    呢啲短視頻App帶火 眾多“一夜爆紅”嘅神曲。從《學貓叫》到《綠色》再到《酒醉嘅蝴蝶》,歷代“抖音神曲”唔光影響 聽眾嘅音樂品味,都帶嚟其佢改變。

    藉由神曲們嘅崛起,短視頻App嘅推薦算法都開始影響音樂製作。

    張昭軼向放大燈團隊介紹,喺沒有算法嘅嗰時代,“1645”“4536251”同“卡儂”這三套同弦已系“大歌”要素,而算法將這幾套同弦體系嘅顯著性繼續放大。為 追求效率,算法傾向於推薦同熱門神曲相似嘅音樂。除 同弦體系,短旋律重複、反拍副歌呢啲刺激性更強嘅音樂特徵,同樣被算法強化。

    對於音樂製作人嚟說,如果諗等自己嘅歌曲得到算法嘅青睞,嗰么就必須迎合算法嘅口味。“事實上,好多音樂人、經紀團隊同MCN已經開始咁樣做嘎啦。”張昭軼講畀放大燈團隊。

    從呢個角度嚟說,推薦算法已經喺迫使上游嘅音樂製作行業,去生產符合算法口味嘅歌曲。

    喺蝦米音樂宣布停止運營之際,有人喺知乎上提問:“蝦米可以唔可以將個人推薦算法公開?”但即便這套算法被公開,但佢可以幫某個小而美嘅播放器殺出重圍嗎?或者,某個巨頭將佢買下嚟,就可以改善用戶體驗嗎?

    從互聯網音樂到短視頻,算法嘅形態、作用同影響睇似發生 變化,但有一點確定無疑:算法唔斷更迭,但佢終歸要服務於互聯網音樂產品嘅核心定位,以及背後公司嘅意志。

    算法唔系音樂行業唯一嘅神,但佢等音樂App更有神采。

    References:

    [1] Marketplace上關於Spotify上線廣播功可以嘅新聞報道

    链接

    [2] 2018 Streaming Price Bible! Per Stream Rates Drop as Streaming Volume Grows. YouTube’s Value Gap is Very Real.

    链接

    [3] 陳白:蝦米音樂關停 互聯網告別“小而美”.經濟觀察報.2021.01.07.

    链接

    [4] Spotify研究總監莫妮亞·拉瑪斯·羅列克嘅分享:Prsonalizing the listening experience

    链接

    [5] 當App沉迷做個性化定製:我喺300次推送中完成 20場角色扮演.全媒派.2018.09.07

    链接

    [6] 李昌豐:Apple Music呢場“Spotify追擊戰”系點樣初見成效嘅?| 案例池.音樂財經.2018.08.09

    链接

    [7] 知乎提問:豆瓣fm點解可以生存?靠乜嘢優勢

    链接

    [8] 普通小夏、藍蓮花:創始人、用戶、員工,蝦米音樂背後嘅三重故事. 剁椒娛投.2020.12.06

    链接

    [9] 蝦米音樂曲庫突破3000萬用技術創新為数字音樂發展護航.央廣網.2020.07.22

    链接

    [10] 蝦米音樂貼吧中用戶進行嘅蝦米音樂流派分類

    链接

    [11] 浮雲頻率:蝦米同網易雲音樂 邊家“每日推薦”質量更好?少數派.2017.06.04.

    链接

    [12] 播客節目《壞蛋調頻》專訪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

    链接

    [13] QuestMobile《2020中國移動互聯網半年度報告》

    链接

    cantonese.live 足跡粵字 智能翻譯

    2021-03-10 13:06:44

  • 0
  • 0
  • 0
  • 209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