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中
    • 繁中
  • 注册
  • 查看作者
  •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在豆瓣“捡垃圾即是艺术”小组,聚集‌53513名潜心于“废物改造”嘅豆友哋,佢哋相信“垃圾是被抛弃嘅无用之美”,破酒瓶儿、老物件儿,拆迁处入面嘅旧家具、建材零件,甚至是路边嘅枯枝落叶… 呢啲废品经过佢哋嘅改造,拥有‌新嘅面貌。

    遥相呼应嘅,是呢几年嘅“Remake”风潮,潮流人士偏爱变废为宝嘅独一无二,甚至越嚟越多人亲自郁手做一件自己嘅Remake。

    在当下物品泛滥嘅消费文化度,我哋扔掉嘅又真嘅是“废品”吗?除咗消费、占有、丢弃之外,我哋同物品之间嘅关系仲可以系点样嘅?

    01 嗰啲玩垃圾嘅人哋

    不同于为咗打包买畀回收站赚点钱而收废品,或是旧物焕新、一物多用嘅省钱妙招,“捡垃圾即是艺术”小组嘅建组初衷,是”发现同分享垃圾/废品中嘅审美趣味”。

    虽然睇上去组入面嘅帖子都围绕住一堆“破烂”,豆友哋想嘅却是在废品站/废墟/拆迁处中挖掘艺术潜能,所以才自封为“拾荒(pick-up)艺术家(artisit)”,想从垃圾中玩出艺术。

    打碎嘅玻璃杯可以变成烛台、破旧嘅足球被带上一个可爱嘅发卡。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左:©江缙越右:©大刮刀同小白

    商场拆迁工地上捡到监控摄像头同废旧模特架,组装涂漆,变成“赛博台灯”。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 脑康精神病专科

    在小组入面,你仲可以睇见“拾荒艺术家”哋认真地记录每一个“风同日丽嘅捡破烂儿日”,捡到‌“好破烂”,同友邻分享时都要几个感叹号表达喜悦。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 豆瓣

    而在评论区,友邻哋都会表达“收废品”过程度,对物品生命嘅思考。仲有人从“废品”中获得治愈:每个在试图进行废品改造嘅人,都系在认真聆听物品嘅声音,重新寻找佢哋嘅发光点,咁样嘅氛围都抚慰‌嗰啲处于低谷嘅人哋,再次拥抱生活嘅希望。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 “捡垃圾即是艺术”豆瓣小组评论区

    同“捡垃圾即是艺术”小组嘅“再创造”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嘅,仲有呢几年在时尚界流行嘅“Remake (改造)”风潮。Remaker哋通过对旧衣物嘅破坏、解构、重组,嚟创造一件全新嘅单品。

    几条穿腻‌嘅牛仔裤改造成一个牛仔拼布提包;帆布鞋剪‌可以做成时尚嘅吊带上衣;短袖嘅logo同元素可以剪下嚟拼贴在棒球帽上…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 Pinterest

    Remake不只是重组,更是通过重组赋予新嘅内涵, 等旧衣服焕发出新嘅生命力。青年志曾经写过一篇关于Remake嘅文章《我同我爸学裁缝,就为改造一件旧Nike》,我哋采访嘅DD,将一件二手嘅耐克滑雪服改成‌单肩包,佢所创造嘅新内涵是一种未嚟感,“我希望呢个包改造过后不剩只嚟自过去、仲可以代表未嚟。”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 DD改造嘅滑雪服及最终成品

    呢种对于废弃物嘅重新思考,赋予佢哋新嘅符号意义嘅行为,不只是野生“拾荒艺术家”哋嘅爱好。艺术界有“垃圾艺术”呢一流派,作为成个20世纪反抗现代主义嘅一部分,“垃圾艺术”反对使用传统嘅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而是用废金属、破碎嘅机械、木材、废纸进行创作,主张任何材料都可以创造艺术。

    第一位“垃圾艺术家”或者可以追溯到杜尚,嗰个颠覆性嘅“爆款”小便池,《泉》。佢嘅颠覆性在于将“现成品”放喺艺术品嘅位置,重新审视日常用品,而且是一个同排泄物相关嘅、不洁嘅废弃物。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泉》,马塞尔·杜尚,1917

    仲有一啲“垃圾艺术家”嘅作品,如果放喺今日嘅“捡垃圾即是艺术”小组入面,必定是加精投稿。美国嘅雕塑家戴维·史密斯(David Smith )是最早使用焊接金属创作嘅人之一,佢嘅作品《哈德逊河嘅风景》,就是利用农具嘅钢铁碎片同铸造厂嘅废弃物,“在空间中作画”,雕塑‌一处风景。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哈德逊河嘅风景》,戴维·史密斯,1951

    英国当代艺术家蒂姆·诺贝尔 & 苏·韦伯斯特夫妇(Tim Noble & Sue Webster),利用光影嘅效果,通过不同角度嘅照射堆砌嘅垃圾,创造‌一个完全不同嘅景象,都隐喻住人同“垃圾”嘅关系。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Real life is rubbish》,蒂姆·诺贝尔 & 苏·韦伯斯特,2002

    02 “丢弃文化”:我哋习惯‌用完即弃嘅生活

    在我哋嘅印象度,长辈哋比较“惜物”。物资匮乏嘅时代,乜嘢嘢都会尽可能使用好长时间,修修补补都仍然在用,家长说起嚟都系“这嘢比你年岁仲大呢”。而消费文化盛行嘅当下,我哋面临嘅却是产品加速嘅更新换代,以及大量嘅物质过剩。

    戴维·哈维(David Harvey)在《后现代嘅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嘅探究》一书度,提出‌“丢弃文化”(culture of disposability)呢一社会现象:使用同丢弃物品成为咗一种生活方式,我哋习惯‌用完即弃嘅生活。一次性嘅包装、一次性嘅袋子,佢哋嘅方便嚟自于即弃;某个物件坏嘎啦,没有人再去修修补补,路边嘅维修摊都渐渐消失嘎啦。人哋消费就是为咗丢弃。

    但是物品是点样成为废品嘅呢?我哋又点解会轻易丢弃佢哋?

    而家,商品社会正喺度逐渐掌握对于“废品”嘅定义,所谓废品不仅只源于物品嘅损坏或使用寿命嘅完结,而更多是因为佢哋嘅“过时”。商店同品牌每一季都有新款,衣物嘅“时尚寿命”实在短暂,喺无数嘅宣传同广告渲染之下,每个人都在以不同嘅速度追赶时尚嘅浪潮。喺呢一不断购买、占有嘅过程度,我哋只是在追求物品身上嘅符号意义,对于物品本身却在不断地忽略同抛弃。回顾我哋手机上某橙色软件嘅购买记录,有几多只是为满足一时嘅“欲望之需”,又有几多仍然留在‌我哋嘅生活中。到今日,全球每年有超过1500亿件服装被抛弃,而喺中国,每年被扔掉嘅衣服超过2600万吨,其中有三分之一嘅人扔过只穿‌一次嘅衣服。喺时尚嘅话语下,服装嘅功能价值降低,反而而更似是一次性使用嘅商品。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 由废弃服装制成嘅艺术装置

    这都正如鲍德入面亚所说,喺消费社会度,我哋消费嘅不再是物嘅有用性,而是要不断通过消费嚟彰显自己嘅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同生活方式,消费构成‌一成个符号意义系统,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合法性嘅根据。物品嘅价值未必由佢嘅实用功能决定,更多时候人哋对一件商品嘅拥簇嚟自于佢背后代表嘅符号意义。昂贵嘅奢侈品包包、大牌时装、球鞋,有几多商品嘅购买是出于维系自己嘅“阶层形象”呢?甚至是在MUJI购买一张木桌子,好像就买嚟‌“极简生活”。

    我哋反思消费主义之后,再回睇豆瓣嘅“捡垃圾”小组,嗰啲对于”废品“嘅珍视同再创造,更似是在从商业社会嘅手中抢回对于物品嘅定义权,同样哋,都是在捡回我哋对于物品嘅感受力。

    03 嗰啲 “佢” ,到底是谁?

    “拾荒艺术家”同Remaker哋,通过改造废物,都提供‌一个新嘅视角重新审视作为“佢”而存在嘅物品。

    其实改造并唔简单,呢个过程需要对于物品嘅细致观察,比如感受佢嘅形态、材质、触感,仲需要突破物品原有嘅使用功能,再去想象佢新嘅可能性。

    正如前文中嘅Remaker DD所说,“Remake并唔是简单嘅改衣服或改包,而是用全新嘅视角观察同理解生活中习以为常嘅物品,喺此基础上再进行具体嘅改造。比如:牙膏在日常中只是一个实用性嘅清洁工具,但如果想将佢做成一个有趣嘅设计,你就唔可以只将佢当作“牙膏”,都许可以变成一个花瓶?一个头饰?“ 这是一个脑洞大开,极具想象力嘅过程。

    废品改造同衣物Remake,其中对于物品嘅感受力同再创造,正是“物商”嘅体现。

    简单嚟讲,“物商(material intelligence)”是一种我哋对于物质世界嘅感知能力,一件物品点样得嚟,点样工作又点样使用……通过物商,我哋可以更好嘅感知人同物品嘅关系。手工业时代,人哋能认识一件物品嘅生产过程,佢完整地出自一个人、一个工匠世家之手。现代工业中流水线嘅生产模式、越嚟越复杂嘅产品原理,我哋对于近在手边嘅物品已经认识甚少。拿最常用嘅手机嚟讲,无数精细复杂嘅零件、运作方式、生产过程都隐藏在一块小小嘅屏幕之后,呈现畀我哋嘅只是一个巴掌大嘅长方体。当代生活中处处都系“黑盒”,我哋并唔清楚物质世界嘅运行原理,都可以正常生活。

    我哋同身边嘅物品变得陌生同疏远,只是使用,并唔理解。

    好多人在快手抖音上沉迷于修手机、修电脑嘅视频,喺睇人哋修理嘅过程度,我哋满足‌对呢啲“熟悉又陌生”嘅事物背后运行逻辑嘅好奇。包括睇手工耿,喺农村院子入面,原生态地“从无到有”制作一个发明,都是在同佢经历一个完整创造物品嘅过程。从呢个角度嚟讲,手机维修嘅工作人员、手工耿、维修工哋嘅物商是好高嘅。

    或者大多数人做不到自主制造一个物品,完全理解佢嘅生产过程,但至少我哋可以提高对身边物品嘅感知力,关心“佢”是谁,这都是提高物商嘅第一步。

    当我哋跳出人类中心主义,将物品放同人对等嘅位置上思考,或者就能发现物品不同嘅面向,而我哋同物品嘅关系,都可以不再是简单粗暴嘅消费、占有、丢弃。

    年轻人为何沉迷于“捡垃圾”?

    © Lee Materazzi

    物品是人类意志嘅延展,重新审视自己同物品嘅关系,都是检视自己嘅过程。物品唔会说话,但佢都有语言,呢种语言是材料、质感、形状、温度、背景同故事,理解“物”嘅语言,认识一件”物“嘅历史,或者我哋就能多一分对物嘅珍惜,多一啲对消费狂欢、一切过剩嘅抵抗力。

    撰稿 | Lydia

    编辑 | 青豆

    排版 | 小七

    设计 | Sam

    cantonese.live 足跡 粵字翻譯

    2021-03-22 19:06:38

  • 0
  • 0
  • 0
  • 194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