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中
    • 繁中
  • 注册
  • 查看作者
  • 微信产品经理,我谂畀你提个建议

    转载:本文嚟自微信公众号“摩根频道”(ID:morgantmt),作者:摩根频道团队,转载经授权发布。

    摄像头人脸识别技术下隐私泄露现象被315晚会曝光后,喺互联网时代,我哋系咪仲有隐私成为咗热议话题。其实在个人隐私方面,泄露嘅不仅是不良商家嘅摄像头,我哋自身同时都是个不知情嘅“参同者”。

    用微信畀网友发照片原图,对方就可以通过查睇原图保存相册嘅方式,获得照片拍摄者拍照时间、准确定位。不剩只是微信,第啲传输工具发送原图,都会将附带信息一并发送。

    手机应用软件泄露个人隐私嘅现象,究竟该由谁嚟承担责任?我哋嘅个人隐私,究竟该由谁嚟守护?

    原图泄露定位,手机应用算不算“知情不报”?

    高德地图曾上线过“查岗功能”,据悉,通过高德地图中嘅“家人地图”可以获取家人实时位置信息。虽然高德地图一再强调该功能开启需要获得家庭成员嘅同意,但用户对此并唔买账。

    在部分用户睇嚟,通过一定手段获知自身嘅位置信息,实质上就是侵犯‌个人隐私,而高德地图嘅却将呢个侵犯“正规化”。以用户反馈嚟睇,高德地图呢次卡地图社交嘅营销事件做嘅并唔成功。

    如果说,高德地图正式上线“查岗功能”属于侵犯个人隐私嘅“正规化”,噉么发送原图泄露定位嘅事实,应用软件知道但并未提醒不知情嘅用户,系咪属于对个人隐私泄露嘅“淡漠化”?

    发送原图泄露定位早在2017年就已经被用户发现,2019年人民日报对此事仲进行过报道(【提醒】微信发原图会泄露位置信息?真相嚟‌!)。对此微信官方微博表示,任何智能手机拍摄嘅照片,都含有Exif参数,但系以调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不只是微信,通过第啲传输工具发送原图,都会将附带信息一并发送。并提供‌避免发原图、关闭定位、P图后再发三个解决方案。

    真向大白?那么系咪可以理解为,原图泄露定位嘅责任在于手机厂商没有畀用户提示清楚,用户在授予权限以及使用使用手机功能时,没有仔细观睇授权免责声明?

    但係以手机厂商同用户嘅角度嚟睇,两者似乎都没有太大嘅过错。对于手机厂商而言,照片含有相应嘅拍摄信息是手机厂商应提供嘅功能。

    对于用户而言,而家似乎乜嘢软件都要授权,而且授权书内容过于繁杂且分不清重点,用户都确实好难一一阅读,自己嘅授权出‌乜嘢问题等媒体曝光‌才会知道。但係,虽然“原图泄露定位”上过微博,被人民日报报道过,微信官方都对此有过回应,但依然有好多人对此并唔知情,仲存在无疑间泄露定位,被“有心人”窃取个人隐私嘅情况发生。

    睇起嚟谁都有责任,但细究之下谁都没有责任,噉么原图泄露个人隐私嘅事,系咪就成为咗社会默认现象?谁都有责任,但谁都不管?

    遇到老人摔倒“扶不扶”都一度成为热点讨论事件,虽然“不扶”嘅理由好充分,“线上扶,线下怂”嘅现象都好现实,但依然会有人遇到老人摔倒不假思索嘅去扶,佢哋被网友称之为“勇士”。“勇士”并非家缠万贯,都并非不顾一切,佢哋只是不想等呢个社会变得冷漠,觉得自己有责任用自身行动为大众做好榜样。

    那么在大众隐私觉醒嘅当下,系咪都应该有企业站出嚟,为行业做好榜样,主动承担起作为一个企业应该承担嘅社会责任同义务呢?在西方,苹果站‌出嚟,推出“隐私开关”收到‌用户嘅好评。那么在国内,谁又嚟迈出第一步?

    在今年嘅微信公开课Pro直播演讲上,微信创世人张小龙好自豪嘅披露‌微信最新数据,每日有10.9亿人打开微信。据腾讯最新财报显示,微信月活用户突破12亿,成为中国第一款月活用户突破10亿嘅产品。

    在此,我谂畀微信产品部提个建议,作为跨越年龄阶层嘅现象级社交软件,微信系咪都愿意尝一尝呢个螃蟹嘅味道,虽然佢可能唔可以直接增加收益,但做起嚟真嘅没那么难。

    比如在“原图泄露”上,微信只要在用户发送时,出一个可永耐关闭嘅弹框提醒一下,就能等不知情且在意隐私嘅用户能够及时惊醒,避免个人隐私泄露。一个小小嘅细节就能获得用户对软件极高嘅满意度,有时候,我哋用户嘅需求真嘅好简单,都好容易满足。

    手机应用授权滥象下,谁对隐私泄露负责?

    在摩根频道睇嚟,发送原图泄漏定位嘅本质问题源于手机软件授权乱象,手机应用同手机厂商在用户隐私保护上嘅不到位。

    当下,想要使用手机应用软件,就必须接受佢嘅各种授权。虽然可选择同意或拒接,美名其曰为“自愿”,但是软件在权限嘅使用界限以及权限嘅具体用途上,并未醒目的传达畀用户,将一切责任推到“免责声明”上,而且不少软件都存在住对用户隐私同财产“不告而取”嘅现象。

    据中国电信《2020年中国互联网移动应用隐私情况年度观察报告》显示,全国送检超过50万款应用,其中66.48%嘅应用存在“用户明确表示不同意仍收集个人信息”嘅违规情况,即强制收集用户个人信息;61.00%嘅应用在“收集个人信息前未征得用户同意”;47.86%嘅应用存在“收集个人信息嘅频度超出业务功能实际需要”嘅违规情况。我哋嘅隐私,喺呢啲应用软件面前已经“一丝不挂”。

    软件又有乜嘢坏心思呢?佢哋只不过在获得用户“同意”嘅情况下,拿住用户嘅隐私更好嘅服务用户,畀同用户最好嘅使用体验,以及更好嘅智能推荐。为咗用户做‌咁多,通过同第啲平台之间嘅隐私交易获取一定嘅报酬并唔为过吧?再说,用户“同意”‌嘅!!!

    用户“同意”嘎啦,对于当下嘅软件嚟讲属于“免责声明”,任何嘅责任都可以推到用户没有好好观睇声明,至于“免责声明”上没有嘅嘢,都可以推卸到系统故障上。

    除咗第三方应用软件,手机厂商在用户权限授权上都存在未明显告知嘅现象。比如原图泄露定位,有几多人直到媒体曝光‌先知道,自己拍嘅照片会显示出咁多嘅信息?或者对于厂商角度而言,智能手机就该有咁多嘅功能,自己都曾在“免责声明”中告知,因为用户“孤陋寡闻”而产生嘅一系列后果,厂商并唔负责任。

    但当手机厂商将产品面向‌大众,自然都要为不知情嘅用户负责,噉怕只是稍微提醒都算尽到‌作为企业嘅主体责任。而唔系在问题出现后,将责任推卸到用户同第三方应用软件上。

    除咗手机自身功能,手机厂商提供嘅手机软件商店,都未尽到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嘅责任。喺2020年工业同信息化部组织嘅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手机应用软件抽查结果第一批显示,16款问题应用软件度,有6个问题软件嘅版本嚟源于某一家特定嘅手机软件商店。

    在日益趋同化嘅手机行业内,提高用户体验成为咗手机厂商嘅差异化营销方式,但绝大多数手机厂商都只在功能上对手机升级,强调像素、CPU等模块化嘅体验提升,喺用户隐私安全上却并唔上心。而且中国科技公司嘅行业巨头都在“助纣为虐”嘅过程度,充当住软件窃取用户个人隐私参同者嘅角色。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苹果计划从iOS14.5开始,推出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规则,通俗嘅讲,就是用户可自行选择应用程序系咪可以收集自身同设备信息。但係,字节跳动、腾讯同百度却正喺度测试互联网广告标识(CAID)工具,用于规避苹果应用程序跟踪透明规则。

    软件“窃取”用户个人隐私嘅本质是为咗利益,喺大数据时代,我哋嘅隐私即是佢哋嘅生意。其中通过各种软件获得嘅数据隐私,对部分互联网公司最直观嘅收益体而家广告推荐上,因此,广告收益较高嘅互联网公司,对相关数据更加睇重。比如在苹果iOS14嘅隐私政策推出后,以广告为主要营收嘅Facebook直接在媒体上抨击苹果,本质原因在于苹果嘅隐私政策导致其“受众网络”广告业务嘅收入下降50%以上。

    资本逐利无可厚非,但以侵犯用户个人隐私为“筹码”进行牟利嘅方式,对用户嘅伤害极大。或者在资本眼度,中国用户为咗效率可以放弃隐私。但係对于用户而言,并非不在意,而是不得不接受。企业以资本嘅角度睇待用户嘅需求,呢个逻辑嘅本身就是谬论。

    在国内用户个人隐私焦虑嘅当下,科技巨头或者应该企喺用户嘅角度睇问题,以实际行动为行业做好表率,畀同用户信心,仲用户一片净土。

    摩根频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cantonese.live 足跡 粵字翻譯

    2021-03-24 11:06:38

  • 0
  • 0
  • 0
  • 186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