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中
    • 繁中
  • 注册
  • 查看作者
  • 开启全国试点,抢占近30亿市场,互联网护理嘅春日嚟‌?

    2020年12月1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嘅通知》,提出在原六个试点省市嘅基础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呢次文件在试点范围、服务供畀等方面作出‌调整同更新,从监管方嘅角度嚟睇,呢一政策都肯定‌2019年嘅试点经验。

    自2019年1月国家卫健委确定六省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后,已有两年时间,试点地区嘅落地情况点样?有边啲互联网护理企业参同?互联网护理仲有边啲不确定因素?为‌认识呢啲问题,我哋同行业内嘅一啲参同者聊‌聊。

    扩大试点范围,行业确定性加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4亿人,占总人口嘅18.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亿人,占12.6%。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000余万。失能、高龄、空巢老人嘅增多,使得专业嘅医疗护理、康复、居家护理服务呈现出‌庞大而刚性嘅需求。

    近年嚟,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嘅若干意见》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嘅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要积极发展护理服务业,加快推动健康老龄化。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同发展嘅指导意见》,增加护理服务供畀,推动护理服务业快速发展。

    随住互联网信息技术同卫生健康工作嘅深度融合,“网约护士”开始出现。其实质是互联网+护理服务,即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嘅方式,由护士上门为群众提供护理服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嘅意见》,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1月印发《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嘅通知》,确定北京等6省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重点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出院后患者、康复期患者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嘅人群,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该通知提出‌多条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嘅要求措施,确定‌6个试点省市,明确‌“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主体、服务对象、项目同行为等,同时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嘅管理。

    随后,多个试点区域相继跟进,针对当地情况出台‌相应嘅实施方案。

    6省市在国家卫健委嘅通知下,更加细化‌“互联网+护理”项目内容及施行细则。

    在护士多点执业上,早在2015年5月,广东省卫计委发布嘅《广东省持续改善护理服务重点工作方案》就有提到,要逐步实行区域内护士执业注册,并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护士多点执业、护士在养老院护理院巡诊或兼职等尝试。而北京则在2017年发布《关于实施护士区域注册嘅通知》,宣布从2017年8月1日开始实施“护士多点执业”。

    自2017年8月1日起,北京市内护士办理执业注册嘅护士,其《护士执业证书》执业地点栏登记为“北京市”。呢一规定都就意味住,护士执业机构不再单一局限,“兼职”都成为合法合规之举,为大医院专科护士到基层同社会办医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打通‌政策通道。日津、上海都相继开始试点。护士多点执业嘅推动,会促使医护到家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各级医院进行更加深入嘅合作,探索治疗后居家护理嘅“最后一公入面”。

    2017年1月出版嘅《中华护理杂志》发布嘅一篇由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同日坛医院护理部联合发表嘅调研文章《护士多点执业认知嘅调查同分析》显示,大部分护士对多点执业持欢迎态度。参同调研嘅1010名护士度,78.5%赞成护士多点执业,大部分护士认为,多点执业可以提高经济收入,提升自我价值同自身技能。

    在护士资质要求上,遵循“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同护师以上职称”嘅基本要求外,部分地区仲提高‌护士嘅要求。北京考虑到医护分工合作,将执业护士同执业医师都纳入到‌“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服务主体范围中;日津则要求部分项目如腹透管维护、PICC维护必须要求护士具备相应资质。提高注册护士嘅服务资质门槛,一方面系对患者嘅健康安全负责,另一方面都可以提前规避潜在风险,出现纠纷同问题有解决嘅依据同通道。

    在服务模式上,浙江在“线上申请+线下服务”嘅模式上,仲要增加‌“互联网护理专科门诊”,为老年病、慢性病、特殊疾病患者或孕产妇等人群提供护理指导同护理健康咨询。

    在试点项目上,江苏同广东是试点服务项目最多嘅地区。江苏对可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嘅项目予已标记,明确负面清单,对静脉输液、动脉采血等风险较大嘅项目予以限制。日津、上海、浙江、广东虽未设置负面清单,但相关项目大都未出而家试点项目中。广东省则明确禁止提供涉及麻醉、精神、医疗毒品、输液等服务。

    除咗试点省市外,一啲非试点城市都有积极响应呢一政策。比如2019年11月,山西明确‌“负面清单”,规定疑难杂症或不稳定嘅服务对象,特殊用药管理(精神类药品)、创始性护理操作、医学美容上门治疗等为不适合互联网护理服务嘅项目。

    新版《通知》发布后,河南快速相应,喺2021年1月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郑州市、济源示范区为全省试点地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探索。

    德品医疗表示,2019年《通知》同2020年《通知》有三个不同嘅地方。第一,2020年《通知》提高‌管理制度、服务规范同技术要求标准,有利于在原先发展嘅服务流程上进行归纳总结;第二,鼓励结合社会第三方医疗机构力量,形成高效、快捷嘅分级诊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嘅服务要求;第三,2020年政策特别提到关于医保支付嘅重大利好消息,“如果在结算方面可以畀到老百姓真正嘅便利同实惠,先能真正嚟到‘互联网+护理服务’事业嘅春日。”

    在具体嘅实操阶段,各地进展都有所不同。

    2020年12月16日,北京市顺义区启动首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成为继东城区、朝阳区、石景山区之后第四个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嘅地区;2020年12月17日,新华网报道,日津市目前已有15家基层医院在日津市基层数字健供体服务平台开通“互联网+护理服务”;截至2020年9月,宁波云医院平台已签署50家医疗机构,平台注册护士6079人,共开展36项线下项目,累计提供上门服务7975人次。

    中普达企业发展部总经理王忠介绍,根据中普达嘅市场数据,第一批国家试点以广东为覆盖面最广嘅地区。目前,大湾区医院建设第一阶段基本结束,并在快速向大湾区以外医院拓展。北京、日津、上海三市由于医院集中且体量较大,分身乏术,上线比例比较有限。浙江省则以大型互联网企业为医院免费搭建互联网护理平台嘅模式,以地市级为单元建设,后续将持续完善实际落地运营;江苏则以单体医院建设为主,从2020年底开始,以区县为单位整体建设,效果初显:以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单科室服务比例超过出院患者嘅30%,护士嘅互联网护理服务收入占总收入嘅30%,发展态势良好,且服务类型正喺度逐渐增加。

    中普达企业发展部总经理王忠提到,目前互联网护理服务各地发展不均匀,这同医院、上级主管卫健委嘅政策力度有关,都同当地嘅护理资源供畀有关。互联网护理服务若要长期发展,需要从单一护理服务逐步延伸到量化嘅健康指导,丰富服务内容,都需要医疗器械、药品、商保做合理嘅配合。

    德品医疗都提到,各地在试点嘅过程中都总结‌好多非常宝贵嘅经验。扩大试点范围等更多区域先行先试,从而在原先优秀嘅经验基础上,先能总结出更试用各地区嘅执行办法。

    慢病护理、居家养老应用场景最普遍

    根据Annalysys易观统计,中国互联网护理市场2019年行业规模约为29.6亿元,约占互联网医疗市场5.7%。随住互联网技术嘅发展、院外护理市场需求嘅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都越嚟越多。根据动脉橙嘅数据,我哋搜集‌40家互联网+护理服务部分企业名单,并根据企业业务类型、地区分布等维度进行‌分析。

    按照项目所在地划分,北京市一马当先,广东紧随其后,上海、福建同江苏旗鼓相当。根据最新嘅各省嘅GDP总量数据,广东、江苏嘅GDP总量分别为第1、第2。北京、上海、福建嘅GDP总量不算高(北京第12、上海第10、福建第7),但三地嘅人均GDP分别高居第1、第2同第4,富足程度毋庸置疑。目前嚟睇,国家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并未形成统一嘅市场定价机制,同院内护理相比,价格较高,对患者嘅经济能力有一定嘅考验。所以,互联网护理服务嘅发展同当地嘅经济水平存在高度关联。

    此外,北京、广东等地在互联网护理服务上嘅探索都比较早。比如,2015年9月,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就开发‌全国首个专业嘅居家医疗、护理同生活照护嘅APP平台“U护”;2016年12月,北京推出六项医保利好新政,内容就包括‌上门医疗服务同建立家庭病床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江苏省人民医院早在2016年就在部分病区开展‌“网约护士”上门服务试点。

    我哋根据企业嘅具体业务内容,分类别类划分为‌七大类应用场景,但系以对应用场景嘅现状同发展潜力进行具体分析。需要注意嘅系,由于企业往往不剩只只涉足一类业务,喺呢种情况下,总嘅数目会大于40家。

    从具体嘅应用场景嚟睇,涉及慢病护理、居家养老应用场景嘅企业最多,均超过半数。慢病管理分类场景多,包括‌鼻饲导尿、吸痰、术后康复,居家养老则以老人日常生活护理为主。同样哋,从被服务对象嚟睇,慢病护理、居家养老嘅被服务对象主要是失能、半失能患者、老人,这都属于国家政策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嘅服务范围要求。

    在大量嘅失能、半失能患者,以及老龄化现象日渐严重嘅大环境下,慢病管理、居家养老总量多且增长迅速,显示‌互联网护理服务对这两个应用场景嘅赋能作用,都说明‌这两类应用仍然是互联网护理服务中最为关注嘅核心应用。

    值得注意嘅系,打针换药应用场景包括‌一切破皮类嘅护理项目,如静脉注射、静\动脉抽血、PICC置管等。目前,国家政策对潜在风险较大嘅护理项目系咪用在“上门护理”上处于审慎嘅态度,部分地区都有明确嘅规定系咪适用,所以呢类数量较少。

    总嘅嚟讲,医生、护士为互联网医疗服务嘅主要服务主体。目前市场主要实践围绕医生服务展开,形成‌医疗服务决策中心,市场参同者众多,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护士服务作为医疗服务嘅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护士需求定系市场需求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另外,护士服务场景丰富,服务价值多样,市场增长值得期待。

    从互联网护理服务企业嘅运营模式嚟睇,但系以大致分为三种:基于社区嘅家庭护理服务、基于实体医院嘅服务网络,直接同护士合作。

    基于社区嘅家庭护理服务:第三方平台联合社区成立护理站点,打造“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嘅合作模式,并在社区配备智能生命监测点、护士随诊包等带有数据传输功能嘅智能终端设备,社区患者出现异常,护理人员就近上门查睇。

    基于实体医院嘅服务网络: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联合医院,利用互联网,将医疗机构、执业护士、出院患者三方联动,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家中。

    直接同护士合作:护士以个人身份在平台注册,提交护士执业证书等相关证明,平台对材料核实通过进行培训同考核,通过后即可接单。

    但2019年版《通知》同2020年版《通知》都明确要求, “互联网+护理服务”嘅提供主体是医疗机构。这意味住,护士并唔可以以个人身份开展“网约”服务,需要由医疗机构派出。

    呢一要求嘅原因,一方面是在护理服务后,实体医院能够承载更多嘅医疗需求;另一方面,实体医院建立完整嘅服务标准体系,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非法执业”带嚟嘅风险,保持线上线下服务同质化,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但实际上,行业中都有不乏平台护士是以个人身份提供“网约”服务。

    广东省家庭协会常务副会长吴育雄在接受南方新闻网嘅采访时表示,护士哋“瞒”住单位提供“网约”服务主要有两个原因:医院管理者同护士对“网约护士”服务会有诸多顾虑,一方面担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行业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担心本职工作受到影响,职称晋升受阻等。

    安全、支付问题亟待解决

    虽然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政策同市场需求形势一片大好,但在实际推进中仍然存在一啲难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医疗安全是最大考量

    第一,服务人员嘅专业素质审核。其中涉及到‌两个问题:点样筛选符合条件嘅合格护士?点样杜绝护士借用其他人证件注册、接单后其他人冒名顶替服务等风险?

    目前,各大平台为规避医疗安全风险,往往依赖于对护士嘅资质进行审核及限制服务范围。橙一健康创始人解琦表示,2019年版《通知》明确规定,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嘅护士至少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同护师以上技术职话,“‘5年工作经验’几乎刷掉‌一啲平台50%-60%嘅护士。”

    对护士进行分级化嘅分专业深度培训。护士脱离医院场景提供上门服务,对护士在有限嘅条件下做出有效地医疗行为有住更高嘅要求,需要提高护士上门对应急抢救嘅认知水平。

    第二,“服务对象”嘅资格审核。需要明确界定护士上门可提供嘅护理服务范围,提出上门申请嘅患者都要经过评估。建议同患者就近嘅社区中心签署社区家庭卫生服务协议书、知情同意书等,医生或护士要填写入户评估表、首诊记录等,必须做到每一步有资料留存,每一项操作都有据可查。同时强调,病人有需求可以满足,但对潜在风险一定要提前规范同规避,出现纠纷同问题要有解决嘅依据同通道。咁,保护患者护理安全嘅同时,都可以保障护士人员嘅安全。

    标准化流程建立,不仅能提高护士上门服务平台嘅合法合规性,从而规避医疗风险、法律风险同人身意外风险,都为后续接入保险作基本保障等。

    德品医疗表示,目前政策对专科护理服务嘅要求同流程定系非常高,且在家操作嘅过程中都会提高难度系数。企业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喺上门服务过程中对护士进行实时定位、视频对讲、一键报警、服务全流程记录等多种功能,以规避医疗风险,全程留痕可追溯;保障护患双方人身安全,为安全有效地“互联网+护理服务”保驾护航。

    收费、支付机制待建立

    目前,试点地区皆是结合当地实际供需需求,对医疗服务价格收费进行定价,尚未建立价格同相关支付保障机制,公立医院作为主体试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本质上是公益性嘅服务,但忽视‌呢一个性化服务背后嘅市场化属性,出现咗“叫好不叫座”嘅情况。“再加上,部分地区护士尚未开放多点执业,对离院较远嘅患者无办法提供服务。 ”橙一健康创始人解琦讲到。

    从患者端嚟睇,由于包含‌护士交通同时间成本,护理费用都比在院护理高。但是目前,绝大部分嘅“互联网护理服务”并唔在医保报销范围。

    但都有部分地区早已开始探索: 2016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虹口区采取由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化社会组织嘅方式,针对失能失智老人嘅居家养老推出“养老服务包”;2016年12月,北京推出六项医保利好新政,内容就包括‌上门医疗服务同建立家庭病床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嘅若干意见》后,广州市自当年8月1日起起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享受职工医保待遇,且已在定点机构办理手续符合相关条件嘅长期失能人员,但系报销基本生活照料费用及医疗护理费用。

    2020年5月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嘅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从原先嘅15个扩展至29个,而且政策仲明确,要引入社会力量参同长护险经办服务。从监管方嘅角度嚟睇,这条政策是肯定‌之前4年嘅试点经验,并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定下‌社商结合嘅发展基调。

    2020年11月8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颁布《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明确“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将于2021年3月1日起在全市正式实施,深圳成为国内首个长护险上线城市。2021年1月7日,上海市医疗保障局联合民政局、卫健委等部门颁布《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将启动上海市老年人入住长三角区域养老机构长期护理保险费用延伸结算试点。

    “长护险同‘互联网+护理服务’嘅服务内容都系互为补充,‘互联网+护理服务’嘅服务难度更大、更加具有专业技能嘅要求,对长护险嘅服务对象——65岁以上失能半失能人群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刚需,但系以解决佢哋专业嘅医疗护理需求。”德品医疗表示,“在结算方面,长护险由财政统一补贴嘅方式更加具有优势,而目前嘅‘互联网+护理服务’嘅居家护理服务仲唔可以实施医保报销,基本需要居民自费,所以在消费习惯同家庭收入都有考验。”

    在上门护理支付这部分,国外已有一啲经验。1909年,亨利街庇护所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达成合作,将上门护理费用纳入用户嘅医疗保险条款中。而家美国已经将家庭医护费用纳入‌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但系覆盖嘅费用项目包括熟练护士短期照护、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而24个钟头家庭照护、购物、清洁、以及护工提供嘅洗澡更衣等服务产生嘅费用不纳入保险之内。日本嘅上门医护都是医保结合。医生访视同部分护理访视由医疗保险支付,第啲服务由长期照护保险负担。

    此外,中普达企业发展部总经理王忠介绍,“由于现行制度需要不断嘅完善,仲要存在一啲尚未明确嘅问题,比如执业地点、执业环境、执业流程等,呢啲都系在新型液态下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同医疗嘅要求加以完善。”

    总而言之,一套安全性同标准性规范对每个行业嘅发展都好重要,互联网护理服务亦然。将政策落到实地,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嘅强力推进,都需要平台、行业参同者嘅加持。互联网护理服务嘅发展,任重道远。

    感谢以下专家嘉宾对本文内容提供支持(排名不分先后):

    德品医疗嘅小伙伴

    橙一健康创始人解琦

    中普达企业发展部总经理王忠

    参考资料:

    解读新时代护理市场新风向:2020中国互联网护理市场专题分析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白皮书

    护士上门产业报国:全球市场总值将达3498亿美元,中国市场尚在沉睡

    cantonese.live 足跡 粵字翻譯

    2021-03-17 16:07:16

  • 0
  • 0
  • 0
  • 169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