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中
    • 繁中
  • 注册
  • 查看作者
  • 谁喺制造「当代青年」

    转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塔门”(ID:DT-Tamen),作者:钟宛彤,编辑:王朝靖,转载经授权发布。

    今日嘅青年是乜嘢样嘅?

    历史上,青年呢个意象曾以革新、进步、苦闷嘅面貌出现。到而家,佢哋被唔断拿来研究,你时唔时就能睇到,第一批 90 后点样嘎啦,呢届 95 后又点样嘎啦,而家嘅 00 后都已经点样嘎啦。一个现象是,而家嘅青年,20 岁成天浸泡喺内卷、韭菜、打工人、系统、鸡娃、海淀妈妈里,21 岁就开始养生、关心养老、担心失业、忧心忡忡会唔会错过下一个房价币价嘅风口,中年危机大幅提前,老年焦虑也喺 20 多岁嘅青年群体里强势萌芽。换言之,全年龄段嘅烦恼正喺度被压缩喺呢一代人身上。喺年轻人之间,呢种烦恼唔分代际, 80、90、00 后嘅身上都有体现。

    比起靠同生俱来嘅身份、按 10 年一代来划分人群,将「沉浸喺『全龄焦虑』」嘅一整代青年,称为「催熟一代」,似乎更合适。

    我哋试下总结‌佢哋嘅一啲特征。其中一啲是暂时嘅,是当下社会现实嘅反映,有啲曾经、正喺度也将喺未来影响更多青年。

    1. 承担成年责任嘅时间,被大幅推迟嘅一代

    ——当代沟越来越小

    最早,「代沟」(generation gap)呢个词因为受到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嘅推广而传播开来,用来描述 1960 年代全球左翼浪潮嘅青年和佢哋嘅长辈之间因为难以弥合嘅分歧而「隔住一条深沟喺互相望住」嘅局面。喺成为流行概念之后,也就催生‌诸如 80 后、90 后咁样嘅分类方法。但唔仅米德自己怀疑呢种说法过于夸大,而家睇来,「代沟」似乎也正喺度消逝。

    呢种趋势喺年轻人中间尤其明显。一方面,童年正喺度缩短。因为互联网,95 后 00 后 10 后接触‌大量和成年人相同嘅信息,各种竞争都催住孩子早点成名早点成熟,言行举止成熟、乜嘢都可以侃侃而谈嘅 00 后比比皆是,而另一方面,kidult(行为举止和思维习惯都像孩子嘅成人)则喺唔断蔓延,30 多岁里也有大量「大龄顽童」。

    谁喺制造「当代青年」

    对应地,一种介于「青少年」和「成年」之间嘅状态更加普遍,而人将长期地处于其度,青春期嘅叛逆心理不足,但也唔系社会意义嘅成人。社会学将佢称为「青年期」,也叫「成年过渡期」,喺后工业社会,随住高等教育嘅普及,人承担成年责任嘅时间经过‌明显嘅推迟。

    2015 年嘅一项经典研究证明‌呢个趋势。美国社会学学者 Frank F Fursternberg 将离家、完成学业、结婚、生育、全职工作及经济独立作为成年门槛,结果发现,喺 1960 年,大约有 75% 嘅人喺 35 岁前进阶为成人,而到 2010 年,无论男女,达到门槛嘅人数都经历‌锐减——男性降到 42%,女性也降到 55%,而喺 25 岁能够「长大成人」嘅男女分别只有 8% 和 16% 。

    到而家,我哋还可以睇到,喺呢个时期,过去唔同人生阶段嘅烦恼提前,20 岁忧愁嘅事同 30 岁嘅没有本质区别。

    2. 「穷」成‌最主要、甚至是唯一嘅问题嘅一代

    ——当「消费者」成为青年嘅最大身份

    如果留意「青年」「Z 世代」「00后」出现嘅场合,就会发现呢啲词汇常和「消费」一同被提及。喺各种青年观察嘅报告度,佢哋被认为具有一啲颇具潜力嘅消费特征——超前消费、个性化、购买力强大……对于商家嚟讲,年轻人嘅消费欲望是最有潜力可挖掘嘅。

    媚青媚嘅系消费力,只唔过靠消费获得嘅身份是唔稳固嘅——如果唔消费,就会从资本嘅视角被逐出,被认为没有价值。齐格蒙·鲍曼喺《工作、消费同新穷人》中写道,「当代社会嘅成员主要是担任消费者;生产者嘅角色属于次要而局部」。喺「穷」被视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问题嘅前提下,对于作为社会核心嘅年轻人,消费几乎成为一种义务。

    谁喺制造「当代青年」

    而喺中国,年轻人消费身份嘅获得是因为喺 4-2-1 嘅家庭结构下,以 00 后为主嘅第一届「独生子女二代」能够从六个长辈那里得到资助。

    但社会对于成年嘅定义一向离唔开经济独立,按照呢个标准,呢代人将长期处于成年过渡期,不足以真正够到「成年」嘅标准。

    3. 「运气」开始重新被重视嘅一代

    ——当「唔确定性」充满青年嘅未来

    呢一代人自小就接触到全年龄段嘅焦虑,自己仲未长大,从育儿到养老嘅危机就推到面前,然后发现自己对呢一堆烂摊子没有还击之力。

    贫富差距加剧、代际间唔平等已经构成‌而家嘅社会现实。佢哋能接触到全年龄段要焦虑嘅事,被资本唔断拿来后浪研究和消费,但是本身没有太多嘅资源,而且赶上阶 级固化可能最严重嘅一个时期。

    根据腾讯《00后研究报告》嘅数据,从 1990 到 2000 年代,中国社会嘅流动性喺大部分收入阶层都出现咗下跌。而这是被年轻人意识到嘅,喺好长一段时间里,「运气」开始被重新重视(相比八九十年代嘅青年,流行嘅还是「努力和食苦,就能成事」嘅叙事),佢哋用「欧皇」「非酋」区分好运、坏运,对应地仲有「脱非入欧」「想做北欧人」。

    谁喺制造「当代青年」

    房价高企,薪水唔过是杯水车薪,但对房产权嘅执念普遍存喺。唯一跨越阶 级嘅方式是消费更高端嘅产品。社会结构嘅困境包括:结婚率低、出生率低、经济增速放缓、老龄化,养老、医疗、户口都意味住极大嘅唔确定性,自己这代人常常作为问题被提出来。于系一种全方位、令人窒息嘅贫困感扑面而来。

    呢个时代也助长‌「对标式贫穷」,一种相对嘅、贫穷、匮乏嘅感受。影视剧和社交网络度,中产、富人嘅生活方式才构成‌生活嘅基准线。当呢啲人大批量地出而家视野度,发现自己奋斗 30 年抵唔过人哋 208 万嘅日薪,好难唔产生幻灭感。

    如同作家唐诺所说嘅:富人拉高‌穷人嘅视野跟对生活嘅期待,呢个社会嘅破坏方式并唔来自于有啲人会饿死,而是呢啲人被提起嘅欲望、被呢个社会嘅系统所编织起来嘅生活方式,没有办法得到满足。

    谁喺制造「当代青年」

    4. 讲究投资回报比嘅一代

    ——当一切都喺度被量化、公式化、方法论化

    因为「个人选择自由」嘅多价值,对价值嘅思辨反而更少,而成个社会依照一种精于计算嘅模式高速运行,永唔停歇地追求效率、成绩、地位、更高级嘅商品。

    越来越多人将人生当作策略游戏。喺有限条件下,精打细算,小心翼翼地做出抉择,过一种保守而有效嘅最优解人生。对「高效」嘅追求渗透到生活里嘅每一步走路、每一口午餐,一切都喺度被量化、公式化、方法论化。喺一个经济计算甚嚣尘上嘅世界里,能预测并控制他人成‌一项德行。

    谁喺制造「当代青年」

    作为学生,一考上大学没几耐就开始备考考研,选择容易拿高分嘅嘅课,选择容易作为跳板晋升嘅工作机会,能保研就保研。毕业之后,想要一个金饭碗,喺风险世界里将安全系数拉满。据端传媒报道,2019 年北京大学选择就业嘅毕业生度,约有 42% 进入体制,2000 多名签‌三方协议嘅学生度,到民企就业嘅人数只有 2015 年嘅一半。

    越来越多嘅关系止步于「接触」,而达唔到「关联」。譬如喺城市生活度,每个人同客服、外卖员之间都构成‌一种陌生、机械、可能没有任何感情嘅日常关系,佢类似一期一会,但本质上更为残忍——我哋知道佢哋困喺系统里,但还是经常埋怨佢哋唔够快唔够好。

    人和人之间嘅连接变得短暂易逝,越来越多人使用交友软件,各路大 V 营造出嘅美好生活将择偶标准唔断拔高。爱情往往死于无休止嘅自由选择和完美主义。伊娃·易洛斯喺《爱,点解痛?》中将此归咎于爱情嘅过度理性化和选择套路嘅普及化。

    谁喺制造「当代青年」

    5. 对工作倦怠嘅一代

    ——当工作唔再是目嘅,而是永无止境嘅手段

    2020 年底,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喺各地点映,流水线上重复劳动嘅麻木感引起城市白领嘅巨大共鸣。十多年后,呢群以发型寻找存喺感嘅打工青年头一遭唔再成为嘲讽对象。

    马克思喺解释劳动嘅异化时指出,劳动是人嘅本质特征,是人嘅第一需要,但係,异化嘅劳动却让人感到劳动是种同自己对立嘅苦役,完全是异己嘅——工人喺呢种劳动中唔系肯定自己,而系咪定自己,唔系感到幸福,而是遭受摧残——只要肉体嘅强制或第啲强制一停止,人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谁喺制造「当代青年」

    而家,呢种对劳动嘅疲态喺年轻人中传染。一方面,大系统让人感到微不足道,手上 PPT 和报表完全是为‌应付差事,成绩属于公司,自己只是系统中嘅一个小零件。另一方面,个体也成为一个封闭系统,每个人深度沉浸喺自己嘅世界里,唔断放大自我,扩大感受。

    人类学家项飙认为这形成‌一种新嘅「异化」,他说,「今日嘅异化,塑造出嘅好像系一个非常巨大嘅个体,呢个巨大是说,喺生活中只睇到自己,觉得自我嘅主体性、个体性,从生活和感受嘅范围来讲是宇宙中心,但喺工作里又是非常渺小嘅」。

    谁喺制造「当代青年」

    以往嗰种创业精神好像唔再提倡嘎啦,取而代之嘅系一种几乎毋庸置疑嘅大厂叙事,而这构成‌成个 95 后毕业后嘅范围。喺更大范围里,工作也从「天职」「志向」一步步变成「饭碗」乃至「帮助摆脱工作嘅必要环节」。95 后第一份工作维持时间缩减到七个月,一份工作嘅意义常常是通向另一份工作嘅跳板。

    如果退休是自由嘅分界线,乜嘢时候才能退休?

    顾问公司万宝华(Manpower Group)嘅一项调查发现,80、90 后当度,有 18%嘅人觉得自己要永远工作落去,到死也唔会退休。

    6. 被困喺「唔得唔做嘅恶」里嘅一代

    ——当「系统」开始被集体反思

    对商业、系统嘅反思并唔系没有,从前社交网络嘅风气是自矜,「人均年入百万」,「泻药,人喺美国,刚下飞机」,字里行间都系社会达尔文、精英主义,但 2020 年以来却是「批判资本家」,讨论「内卷」,热闹程度最后使呢个词嘅含义无限扩张,到而家嘅「万物皆可内卷」。

    但对于每个「小镇做题家」「打工人」「海淀妈妈」嚟讲,退出竞争既是唔现实嘅,都系唔甘心嘅——就算这会让所有人「越来越卷」。

    谁喺制造「当代青年」

    错误嘅选项下没有正确嘅生活可言。喺社交网络,就住娱乐事件、综艺、电视剧情节展开关于代孕、阶 级、性别等话题已经成为一种公共讨论习惯。娱乐圈嘅「流量至上」睇起来唔合理但几乎构成‌粉丝向偶像表达爱意嘅唯一渠道,一啲女权主义者以锱铢必较嘅姿态提倡性别平等,矫枉过正,但喺问题被纠正、境况好转前却只能咁。

    呢一代人嘅生活里充满‌呢种「你知道咁样唔好,但你只能咁样」嘅唔得唔做嘅「恶」。

    7. 知识全能,和知识恐慌嘅一代

    自打人类从印刷时代进入电视时代,成人和儿童嘅区别就开始被一步步消除。理解呢种大众媒介唔再需要经年累月嘅学习、沉淀,如《童年嘅消逝》所说,「人睇电视,人唔去阅读电视,呢对成人和儿童,知识分子和劳动者,傻子和智者都没乜嘢两样」。

    而电子媒体则进一步将世界范围里嘅时空差异消除。重大新闻会喺第一时间通过通知唤起全球各地嘅手机,获取知识时,门槛嘅差异变小,唔同地区、唔同阶层、身份各异嘅人好可能共享无差别嘅价值观、情绪和梦想。

    谁喺制造「当代青年」

    互联网发展史划分出‌两代人:数字化原住民和数字化移民。喺互联网上,70 前人群好似是迁移到陌生大陆嘅移民群体,而数字原住民则如鱼得水。呢种网络带来嘅早熟引发‌「后喻」现象。过上年龄就是阅历,老人垄断‌知识,每诞生一个婴儿,他嘅一生能够被预知个差唔离。但今年轻人喺某啲方面嘅知识已经超越父辈,喺经验传承上出现断层,需要面临无章可循、无经验可借鉴嘅情况。

    「催熟一代」是网络原住民,或对网络没有陌生感,佢哋接触到嘅信息、讨论嘅话题、睇嘅电影同佢们是 80、90 还是 00 后没有太大关系。

    佢哋从小就接受‌各种各样嘅知识,从营养、健身、沟通、视频制作、情绪控制、时间管理,到政经、艺术、哲学。广告里说嘅系,唔会 python 唔配做职场人,社交平台嘅潜规则是,唔懂女权就唔好随便开口。一代人喺新闻、电影、书籍、音乐、脱口秀、速成课、纪录片度,习得‌好多套路、系统规则,也建立起好多对平权、环保嘅意识。

    况且当代生活里没有任何神秘嘅嘢,从飞机到比特币,一切原理都可以被认识——只要你愿意。

    谁喺制造「当代青年」

    回到代际嘅话题,关于佢嘅一个终极疑问是,90、00、XX 后嘅分类最终会被遗弃吗?

    可以肯定嘅系,靠五年、十年将人分类嘅方法正喺度式微。一种说法认为,因为互联网嘅普及,「世代对立」走向终结将是大势所趋。比较典型嘅观点来自《圈层效应》,呢本书相信,技术嘅简化和便利终将使所有世代联合喺一齐,因此 Z 世代好可能将是 21 世纪嘅最后一个世代。

    谁喺制造「当代青年」

    当「世代」无办法定义一个人,同龄人间嘅差异好可能会大于年龄唔同嘅人,呢可能系一个社会稳定、价值多元且被充分发展嘅结果。而目前,年轻人最大嘅共同特征或者就是「催熟」和「催熟」带来嘅时代性格。对于当代青年,呢意味住早熟嘅生长痛,但也唔像过去某啲时代,所有人被强迫以整齐划一、同样模糊嘅面目出现。

    「催熟」留下嘅空间有超过本时代嘅意义。斯坦福教授罗伯特·波格·哈里森喺《我哋为何膜拜青春》梳理‌年龄嘅文化史,书中提出,逼年轻人住喺一个缺乏历史深度或密度嘅「而家」,对「年轻」并无好处。

    哈里森认为,虽然现代社会人人推崇青春,但推及本质,每个人都系彻头彻尾嘅古人。「若就灵魂层面而言,我嘅年纪至少老得唔亚于摩西、荷马和但丁,因为佢哋嘅遗产造就‌我嘅部分精神自我。我性情气质中嘅19世纪成分断然要几于21世纪成分,我宇宙观中嘅多元天体成分断然多于广义相对论成分,我文化地图中嘅古希腊成分也断然多于互联网成分。」

    参考资料:

    • Frank F Fursternberg, Becoming Adults: Challenges in the Transition to Adult Roles, 链接

    • 腾讯,00后研究报告, 链接

    • 董子琪,同唐诺聊《声誉》:当世界变成市场,成功财务化嘎啦,人同人嘅关系窄化嘎啦, 链接

    • 来福,走进体制嘅年轻人,渐渐成为佢嘅一部分, 链接

    • 青年志,项飙谈996和异化:城市新穷人唔系经济穷人,是意义贫困 | 专访, 链接

    • 金其淇,无望退休嘅一代?调查表明千禧世代对晚年感到悲观, 链接

    cantonese.live 足跡 粵字翻譯

  • 0
  • 0
  • 0
  • 163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偏好设置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